从求学到教学,从翻译到科研,在与外语有关的时光之旅中, 郭乙瑶始终带着对教育的感悟与反思, 在一线教学中持续耕耘和探索了 35载。2023年,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最受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2024-06-04 次
5月的一个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匆忙赶到中国工程院。他负责的战略研究与咨询重点项目“面向美丽中国的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战略研究”前不久刚立项,这天正要召开项目工作组推进会。
2024-05-27 次
冯利民连续从事虎豹野外观测和科学研究长达18年,担任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生态学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在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科技支撑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引领中国虎豹科学研究、建设虎豹生物多样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开展科普教育和保护宣传工作中,为支撑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科学保护和科普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刘光典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二字,他不求名利、默默奉献、无愧于心、无愧于革命事业,是隐蔽战线的英雄。
萧明华远离家乡,奔赴台湾,为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于无声处战斗;她舍生取义,用鲜血映红黎明的天空,巾帼英雄,灵魂永存!
2024-05-23 次
她曾参加抗美援朝,荣获过军功章;从教60余年,育人无数;领军开创北师大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是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创办北国剧社、“大学生电影节”;创立“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等一系列文化品牌……黄会林躬耕教坛一甲子,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2024-05-21 次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我想,中国青年既要向上看,也要向下看;既要向外走,也要向内走。青年人应当多去县域、乡村看一看;多关注基层发展,具备调查研究的眼光;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做到知行合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2024-05-20 次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是章黄之学的当代传承人之一。王宁对章黄之学的精神实质有深刻理解,尊崇、信守师承,但没有门户之见,师古、存古,但不泥古、复古,坚守传统文化的立场,但不保守、封闭。数十年来,她立足于汉语汉字的特点,沟通古今,融通中西,兼容文理,使章黄学术在新时代有了崭新的发展。
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全国10.5万名荣获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推选出200名优秀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汉语言文学(志远计划)专业2020级本科生杨发光同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心理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杨柳同学荣登获奖学生代表名录,优秀事迹在《人民日报》上刊登。
2024-05-17 次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闪光的青春——2024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纪录片《Z世代青年说》,其中展示了北师大学子的青春风采。
创立于2011年的“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以下简称“看中国”)就是其中一道闪耀着动人色彩的风景线。13年来,该项目共约请102个国家1009位外国青年落地中国27个省区市,完成近千部纪录短片。近日,该项目举行第十届“金目奖”颁奖典礼暨2024年度“看中国”启动仪式,在生意盎然的时节,开启中外青年文化交流新篇章。
2024-05-08 次
高鹤,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研究领域为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对象包括伽玛射线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以及快速射电暴等高能暂现源, 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 论文 120 余篇,同行引用超过 4000 篇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开设“普通天文学”“天文学导论Ⅱ”“高能天体物理Ⅱ”“学术报告技巧研修”等本研课程。曾获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最佳语言”单项奖、“优秀辅导员”“优秀新生导师”等荣誉。2023 年获评第六届“最受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一百零五年来五四精神镌刻在中国青年的灵魂深处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心怀“国之大者”接续奋斗、凯歌前行
有人仰望星空点亮百廿学府生生不息的精神夜空也有人脚踏实地护航千秋师大迢迢前行的广袤征程年年月月他们以寸寸力量为师生筑起坚实后盾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近这群平凡而又闪耀的北师大人
张哲,男,锡伯族,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1983级本科校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环球资讯广播部副主任、高级编辑、中国记协专家库成员、中国新闻奖评定委员会委员、审核委员会委员。1987年8月-1989年8月任新疆工学院马列教研室教师。1992年自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曾在尼日利亚、韩国、英国任驻外记者。2016年3月-2019年4月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多媒体新闻制作平台副总监、国际新闻部副主任。
李震庭,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20届校友,现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获评2023年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在校期间曾获得教育部港澳台侨特等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他曾作为特邀评论员,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文汇融媒体平台、Dotdotnews等境内外媒体上发表中英文评论文章二十余篇。他组织参与了50余场香港青年与中联办、香港特区政府、北京市等相关部门的交流活动。
2024-04-23 次
范源廉(1876—1927年),北京师范大学由高师改师大后的首任校长。在中国近现代的教育转型中,他是国家教育规划的重要主持者,也是事功显著的教育改革家。范源廉曾任职于晚清学部,民国建立以后,三次担任教育总长。他主持厘定的壬子癸丑学制,上承癸卯学制下开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学校系统构建的重要蓝本。他参与创办的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早已成为中国高校中的两个标杆。他一生视教育如生命,以救国为志业,以振立师道、承传中华优秀文化为大任。
2024-04-19 次
钟敬文,一位经风历雨的百岁学人,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他更是一位倾心为“新绿”培土的园丁,从1949年执教北师大算起,在三尺讲台坚守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在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教研的人员不少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
2024-04-15 次
“崇德尚艺 笃行致远——首都文艺界职业道德宣讲”视频即日上线!第一期《追光而行,做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陈刚教授主讲。
2024-04-11 次
程正民(1937—2024),福建厦门人。195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在文艺理论组任教,讲授文学概论课程。1965年调至苏联文学研究所,曾任苏联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苏联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1993年调回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曾任中文系系主任。著有《20世纪俄苏文论》《巴赫金的诗学》《俄罗斯文学新视角》等。
2024-04-0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