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秀在工作中
“灌溉200多亩农田的水渠被洪水冲断了!”这个消息让周末回家看望病重父亲的黄文秀坐立不安。她决定立即驱车返回百坭村,那里离她家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现田阳区)田州镇有180多公里。
黄文秀冒着雨出发了。雨起初还小,渐渐变为瓢泼大雨。黄文秀心急如焚,拨通了村支书周昌战的电话,商讨防洪对策。赶到凌云县路段时,暴雨倾泻,几乎看不清道路,巨大的水流仿佛要将车掀翻,冲走。黄文秀困在车中,进退两难。
2019年6月16日晚11点43分,她将拍摄的视频发到工作群里:“我被洪水困住了,有一辆车已经被水冲走了!”
凌晨1点之后,再无消息。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周昌战至今记得2018年3月26日第一次在镇政府见到黄文秀的情形。清秀的圆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这位新来的百坭村第一书记“看上去文文弱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样子”。她能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吗?周昌战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黄文秀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贫困户家摸底。
百坭村有11个自然屯,共472户,其中195户是贫困户。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让黄文秀意想不到的是,村民们要么推说有事,要么闭门不见。“这么年轻,来也就是镀镀金、走走过场。”村民们直言不讳,“一个女娃娃,我们不相信她。”
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却无法入眠。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父老乡亲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怎不让她心焦?黄文秀想起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如今,连贫困户的门都进不了,回来又能干什么呢?
整个村庄都沉睡了,10平方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
那一夜,黄文秀是怎样给自己鼓劲的?人们已无从知晓。不过,从她留下的日记里,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话:“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第二天天一亮,她就找到了村里的老支书,向他请教。老支书的话平平淡淡,却语重心长:“老百姓们跟你熟了,自然就接纳你了。”
此后,黄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让她进门的,她就去两次、三次;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她还学会了桂柳话,走到哪里都和村民们熟络地打招呼。慢慢地,村民们对她打开了家门,敞开了心扉:“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哩!”
百布屯、百爱屯、长沙屯……每走访一户,她就在本子上做一个标记——村部用五星标识,圆点代表人家,短线代表山路或河流。两个月的时间,黄文秀用双脚丈量了百坭村的沟沟坎坎,逐一走访了村里的贫困户。小小一个点,短短一条线,浓缩了百坭村的山水风土、村情民意,汇成了一份贫困户分布图。有了它,黄文秀心里有底了。
脱贫攻坚要“扶志”,更要“扶智”,上学、看病、衣食住行,一样都不能少。突破口到底在哪里呢?百坭村气候湿润,沙质土壤适合砂糖橘生长,抓产业富民,首选砂糖橘。可村民缺少技术,看天种,靠天收;交通不便,销路不畅……要把砂糖橘产业做大做强,就得找好带头人,打通销售渠道。和周昌战合计了砂糖橘产业的发展前景后,带领全村人脱贫的路线图在黄文秀心中清晰起来。
“我心中的长征”
当黄文秀泥水淋漓地站在班统茂面前的时候,这个壮家汉子“认栽”了。这已经是黄文秀第三次到班统茂家“围追堵截”了。第一次,他根本不搭理。第二次,他挠挠头说:“我自己刚脱贫,也没什么技术,产业带头人我怕是当不了,你另找别人吧。”他一边说,一边把黄文秀“请”出了家门。此后,哪怕是远远见到她,班统茂都会绕道走,但没想到,这个执拗的第一书记又趁雨天将他堵在家里。
“班大哥,你只要认真种好你家的果,再领着乡亲们扩大种植面积,其他问题我来解决。”来不及擦去身上的泥水,黄文秀诚挚地说。
黄文秀说到做到。她从县里请来农业技术员给果农指导果树管理;带领干部村民赶在砂糖橘成熟前把破损路面修好;联系外地果商上门收购,在村里建起了电商服务站。
“一个女娃子,开1个多小时车,山路上跑了一趟又一趟,人家图什么?人心都是肉长的,是不是?”班统茂深受感动,埋头干了起来。他带头成立砂糖橘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果农施肥,疏果,治虫,建设“标准化果园”……2018年百坭村砂糖橘大丰收,产量高达90万斤。黄文秀通过朋友圈和电商服务站昼夜不停地发布信息,联系买家,仅电商服务站就售出了两万多斤,带动每户增收2500元,砂糖橘的销售由此搭上了“快车”。这一年,班统茂和他带动的4户果农户均收入10多万元,全村村民收入达200多万元。
砂糖橘热销让村民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但黄文秀清醒地认识到,“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靠党组织的力量。在她的带动下,百坭村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建起了百坭村新时代讲习所。村干部坐班值班常态化,也都学会了用电脑,积极帮助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办理新农合新农保……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越来越强,村民的心气干劲也越来越高。周昌战由衷地称赞文秀:“她年轻有文化,点子多,做事有韧劲,大家都服气!”
百坭村成了脱贫攻坚的热土,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产业。
每天清晨,百坭村人都能看到精神抖擞的黄文秀。她和村民一起采摘茶叶,浇灌蔬菜,盘算一年的收成。她和村委班子成员带领村民遇阻修路,逢水架桥,遇暗装灯。一天,她忙完回到宿舍,鞋都没脱就睡着了。天蒙蒙亮时醒来,浑身散架一般。要不休息一天?她摇摇头,还有那么多事等着她呢。
村民们喜欢上了这个和他们想到一起、干在一起的第一书记。那用屯通路那天,一位大娘顶着烈日将热乎乎的熟鸡蛋塞到文秀手里:“路通了,好日子也有盼头了!闺女歇一会儿,别累坏了。”她眼睛一红,眼泪就下来了。她在日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
黄文秀开着贷款买的车行驶在山路上。刚开始,对面来车时她只得靠边停下;雨天泥泞时车轮空转打滑,同行的周昌战都心惊肉跳。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就能熟练地开着车,在市、县、村之间来回奔波着为乡亲跑项目、请专家了。驻村满1年那天,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2.5万公里。黄文秀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这长征没有风雪载途的夹金山,没有不见人烟的大草地,有的只是百坭村的一条条山路。2.5万公里啊!黄文秀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崎岖的山路既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致富道路,也是她攻坚克难的奋斗之路。在这没有硝烟的长征路上,她铆足了劲儿与时间争分夺秒地赛跑,一刻不曾停息。
2018年年底,通屯路、硬化路连接起了4个屯的家家户户,两个屯的夜色第一次被47 盏路灯照亮,4座蓄水池建起来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全村有88 户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文秀刚刚上任时的22.88% 下降到了2.71%。
这个来自红色热土的第一书记在日记里写道:“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仿佛她还在一样”
2019年6月18日中午,救援人员在凌云县下游河道发现了黄文秀的遗体。噩耗传来,村民们纷纷挤到村部。有人失声痛哭,有人坚决不信——那么年轻阳光的一个人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班氏会呆呆地站着,五雷轰顶一样,喃喃道:“我不信文秀书记回不来了。”黄文秀帮她患先天性脑病的儿子申请了低保,春节来看望她时还给了孩子压岁钱。
“那么难走的路,去年她往我家跑了12趟,帮我申请了养老补贴,还帮我申请了油茶树的贴息贷款,对我就像亲闺女一样好。”百坭村最南端者乐屯的韦乃情伤心地哭了。
班统茂泪如泉涌:“没有文秀书记,我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
孩子们蹲在文秀宿舍门口,抱着膝盖,久久不肯离去。就在前几天,文秀姐姐还在教他们绘画、书法,教他们敲着用竹筒自制的乐器唱诵村规民约。她清亮的嗓音,仿佛仍在空中回荡。
然而,文秀真的走了,花儿般灿烂的30岁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
村民们忘不了文秀常背的双肩包。包里除了笔记本、雨伞、手电筒,还有村民需要的创可贴、感冒药、农业技术资料,给孩子们的糖块和鞋袜,给孤寡老人的毛巾等日用品。每家每户的所需所盼,都装在这小小的包里,装在她的心中。
村民们忘不了文秀天天穿着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到百坭村后,黄文秀收起了最爱的连衣裙和高跟鞋,常年一身运动打扮爬坡过坎,进村入户。她的宿舍,只有一顶蚊帐、一张硬板床,床下整齐摆放着两双运动鞋和两双水鞋,旧木桌上放着一本《西行漫记》、两本驻村日记。一件尚未摘掉吊牌的鱼尾裙还静静躺在柜子里,等着爱美的主人来把它穿上。
村民们更不会忘记文秀那向日葵一样灿烂的笑容。带着村民修路时她笑,和村民一起采茶时她笑,在村民家里拉家常时她笑……每一天,她都这样微笑着,奔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让人心生温暖和力量。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文秀是靠各方资助才得以完成学业的,她的家,毛坯屋、水泥地,“沙发”是废旧轮胎和木板搭成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这位不管多难都坚定支持女儿读书、教育女儿要感恩的老人,哽咽着谢绝了慰问金:“家里的困难,我们自己克服……这些钱拿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路灯亮起来了,村民们驻足凝望怀想,有人在轻声自语:“仿佛她还在一样。”在百坭村人心里,这个大山的女儿从未离开。路灯的光洞穿了山村暗夜,正如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黄文秀曾在入党申请书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有300多万名干部奔赴农村和山区,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800多人牺牲在一线。和黄文秀一样,他们把自己火热的心、赤诚的爱,交付给了自己驻守的土地。和黄文秀一样,他们在最穷苦的地方坚守初心,扎根奋斗,用青春的热血点亮了万家灯火,让这点点火光连接成了新时代光的海洋。
原文刊发于《中国青年报》2024年6月26日第03版;
原文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24-06/26/nw.D110000zgqnb_20240626_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