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担任太平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的两年里,苏傥君经历了3次称呼的改变。2018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后,苏傥君考录为云南选调生去往基层工作,那时,村民称呼他为“小苏”;工作一段时间后,有百姓称他为“小苏队长”;离开鲁甸乡前,大家伙儿称呼他为“苏书记”。“从称呼里面看到自己的成长,也看到了老百姓对我的工作认可。”
2024-06-26 次
“灌溉200多亩农田的水渠被洪水冲断了!”这个消息让周末回家看望病重父亲的黄文秀坐立不安。她决定立即驱车返回百坭村,那里离她家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现田阳区)田州镇有180多公里。
把好人生“总开关”,正风肃纪铸新篇。6月21日,2024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第一讲《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播出。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以中国传统诗词为依托,讲解《中国传统诗词中的廉洁思想》。
2024-06-22 次
符鹏,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文学理论与思想史、文化研究与社会史。致力于从前沿的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知识进展入手,更新文学研究的方法意识,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多项,学术合著多部,参编教材多部,曾获士恒青年学者、仲英青年学者奖励。
2024-06-25 次
五年前的今天,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孩、一位埋头苦干的驻村第一书记不幸牺牲在扶贫路上。她就是党的好干部、青年的好榜样、北师大学子的优秀代表——黄文秀。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共同追忆文秀、纪念文秀,牢记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2024-06-17 次
陈宝泉(1874-1937年),1912-1920年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历任清廷学部实业司司长、北洋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教育次长、河北省教育厅厅长等职,曾参与全国师范教育研究会、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团体的创办和领导工作。他推动了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是促进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近代教育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的不少真知灼见与富有成效的改革实践,尤其是他表现出的殚精竭虑、劬学笃行、实事求是、恪尽职守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2024-06-14 次
以励志之声 扬青年之志在第四届京师励志文化节闭幕式上北师大自强之星、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代表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学习实践感悟向全校青年学子发出踔厉奋发的青春号召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郑璇,我国首位自主培养的聋人语言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教授,专攻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手语语言学、残障人群心理咨询。听障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让生活中温文随和的她对事业有一种近乎执拗的使命感。
2024-06-12 次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回顾自己与《光明日报》的68年相伴,纪念《光明日报》创刊75周年。
2024-06-06 次
2023年岁末,凝结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杨耕思考、智慧和心血的“杨耕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带着油墨清香,与读者见面了。“文集”涵括的10卷12册著作,既有学术专著、论文选编,也有读书札记、哲思断想,洋洋数百万言,而其研究对象只有一个——马克思的哲学。在杨耕看来,“这是我学问人生的高度凝练——在重读马克思的基础上展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
2024-06-04 次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现实就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现实的最重要特征和最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把现代化、市场化和社会主义改革这三重重大的社会变革浓缩在同一时空中进行了,构成了一场史无前例、波澜壮阔、极其特殊而又复杂的社会实践。这一重大的实践活动必然提出一系列重大的哲学问题,必然为我们的哲学思考提供一个广阔的社会空间。关注这一现实,探讨其中的规律性,并以此为基础思考并重释马克思的哲学,以一种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中国的现实运动,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家的良心和使命。
从求学到教学,从翻译到科研,在与外语有关的时光之旅中, 郭乙瑶始终带着对教育的感悟与反思, 在一线教学中持续耕耘和探索了 35载。2023年,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第六届“最受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
5月的一个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匆忙赶到中国工程院。他负责的战略研究与咨询重点项目“面向美丽中国的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战略研究”前不久刚立项,这天正要召开项目工作组推进会。
2024-05-27 次
冯利民连续从事虎豹野外观测和科学研究长达18年,担任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副站长、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保护生态学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在建设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科技支撑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引领中国虎豹科学研究、建设虎豹生物多样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开展科普教育和保护宣传工作中,为支撑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科学保护和科普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刘光典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二字,他不求名利、默默奉献、无愧于心、无愧于革命事业,是隐蔽战线的英雄。
萧明华远离家乡,奔赴台湾,为解放事业而努力奋斗,于无声处战斗;她舍生取义,用鲜血映红黎明的天空,巾帼英雄,灵魂永存!
2024-05-23 次
她曾参加抗美援朝,荣获过军功章;从教60余年,育人无数;领军开创北师大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是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创办北国剧社、“大学生电影节”;创立“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等一系列文化品牌……黄会林躬耕教坛一甲子,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2024-05-21 次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我想,中国青年既要向上看,也要向下看;既要向外走,也要向内走。青年人应当多去县域、乡村看一看;多关注基层发展,具备调查研究的眼光;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做到知行合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2024-05-20 次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是章黄之学的当代传承人之一。王宁对章黄之学的精神实质有深刻理解,尊崇、信守师承,但没有门户之见,师古、存古,但不泥古、复古,坚守传统文化的立场,但不保守、封闭。数十年来,她立足于汉语汉字的特点,沟通古今,融通中西,兼容文理,使章黄学术在新时代有了崭新的发展。
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全国10.5万名荣获2022—202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的学生中,推选出200名优秀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汉语言文学(志远计划)专业2020级本科生杨发光同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心理学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杨柳同学荣登获奖学生代表名录,优秀事迹在《人民日报》上刊登。
2024-05-1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