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第十三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在京举办

第十三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在京举办

12月3日,第十三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魏礼群,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民政部原副部长顾朝曦,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范永红出席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还有中央国家机关、朝阳区相关单位和北京师范大学职能部处和院系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单位负责同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原主任姜培茂主持开幕式。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王杰秀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支持。


图片 2.png


曹建明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述,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等,这一系列重大论述、重大部署深化了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的认识,形成了系统全面、内涵丰富、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曹建明提出殷切希望,围绕论坛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和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进一步开创社会治理发展新局面,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图片 1.png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曹建明


康震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致欢迎辞,他指出,新时代、新征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必须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坚持党管社会治理,坚持社会治理为人民、社会治理靠人民。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有120多年历史的优秀百年学府,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所重镇,学校近年来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多学科交叉、跨部门协同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先后承担“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研究”“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研究”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出版《当代中国社会大事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数字治理系列丛书》等著作百余部,发布年度《中国社会治理报告》等,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论坛坚持创新、协同、开放、共享的理念,提供深入交流、集思广益、凝聚共识的平台,为推动社会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力量、贡献智慧。


图片 5.png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康震


范永红在致辞中指出,朝阳区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承载地、首都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地。朝阳区将进一步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朝阳实践的关键问题,深化超大城市特色社会治理体系探索研究,为加快高品质“五宜朝阳”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都新篇章。


图片 4.png

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 范永红


陈存根主持发布“首届全国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并讲话。他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这给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要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实际、紧扣中国国情、聚焦现实问题、总结典型案例,推进社工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在各地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中总结提炼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经验模式,实现社会工作理论中国化。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共同发起举办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推动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在全国范围选树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创新发展典型,入选案例覆盖面广、类型多样,既有创新性又有典型性,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案例支撑。本次活动收到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单位申报的近600个案例,经过严格的初审、复审、现场答辩等评审环节,最后评选出了54个优秀案例和70个入围案例。


图片 3.png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 陈存根


姜培茂指出,本次论坛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提升咨政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实际行动。


图片 6.png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原主任 姜培茂主持开幕式


魏礼群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旨演讲,他指出,要深刻把握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治理方式手段,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要深入学习研究和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思想论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统筹协调推进与社会治理相关的各方面改革,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化对社会治理现代化规律的研究,大力总结和推广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创新的鲜活经验。


图片 9.png

国务院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魏礼群


李培林作《社会治理的重心是基层治理》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纳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部分进行阐述和部署,并重点强调了基层治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些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意味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大力提高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也意味着我国基层治理在未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基层治理已成为整个社会治理的重心。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需要加强和巩固基层财政,重新审视基层治理的机构和人员设置,提高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明确基层治理的工作任务。


图片 8.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


郑国光作《城市应急治理问题》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基层治理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基层抓起做起,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要不断加强基层应急能力的建设,树立城市基层安全风险意识,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建立城市基层综合性应急管理机构,切实提升基层应急能力。同时要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制定基层应急预案、应急行动手册,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常态化基层安全教育等。


图片 7.png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应急管理部原副部长郑国光


顾朝曦作《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社区是展示我们党和政府形象的一个窗口,是人民感知社会公共服务效能、民生温度的神经末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措施,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治理指明了方向。如何应对新形势、新变化,持续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基层社区的治理应当重点关注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抓好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好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服务,持续完善社区动员机制等。


图片 12.png

民政部原副部长顾朝曦


郑功成作《让社区慈善公益成为扎实推动社会治理的突破口》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社区慈善公益建立在自愿捐献的基础上,弘扬人心向善,互助友爱的美德,彰显集体主义、共建共享的公益精神;社会慈善立足社区基层,是邻里互助、亲友相济的传统治理方式;社区慈善公益是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社区慈善公益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能够有效对接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和有需要他人帮助的人。发展社区慈善公益事业必须把握好以下五点,一是立足社区、动员社区、服务社区、提升社区;二是以激发社区成员的内生动力,挖掘社区的内部资源为着力点;三是以促进社区融合,追求社区和谐为目标;四是以社区慈善公益事业为依托,构建多方联动机制;五是要将社区慈善公益融入社会治理格局并发挥作用。


图片 10.png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


汪明作《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全面加强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应对能力》主旨演讲,他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太空、深海等诸多领域。这为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为此,要从气候变化产生的系统性风险评估角度实施综合性治理,特别是在工业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能源系统、粮食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生态系统开展综合施策和综合治理。要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和调查工作,摸清建筑物、房屋、基础设施等包容于各类灾害的风险底数和隐患。制定应对极端高温和低温的适应性措施和应急预案,提升民众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技能,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应对高温、超强台风的能力,特别是要在大安全、大应急的框架下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的网络,以此提高国家应对各种风险应急能力。


图片 11.png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


李韬作《由心而治:筑牢数字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之基》的主旨演讲,他指出,社会治理首先是人心治理。数字革命浪潮下的人类社会面对颠覆性技术的全方位的冲击挑战,必然将经历社会加速发展带来的阵痛与适应,社会关系的解构与重塑,社会连接的断裂与重建,文化价值和伦理观念的嬗变与调适,由此而带来的社会心理的涅槃之痛和社会认同的深层危机,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就业、家庭等因素对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社会加速发展而更为复杂、更为多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危机干预机制,当前要着重培育国民心理资本,加强协同治理,重视技术之治,强化政策支持等。


图片 14.png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 李韬


王杰秀指出,主题演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有高度又有深度,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启发和启示。


图片 15.png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会长 王杰秀主持主旨演讲环节


论坛同时举办了“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与变革”“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健康治理”“社会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期刊高质量发展”五个分论坛。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原局长田大忠,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张本平,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原院长、党委书记夏学平,国家卫健委规信司原司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毛群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社会治理》编委会主任陈丽分别主持五个分论坛。


图片 16.png

分论坛一: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


图片 17.png

分论坛二: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


图片 18.png

分论坛三: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与变革


图片 20.png

分论坛四: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健康治理


图片 19.png

分论坛五:社会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与期刊高质量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