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会议]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学习环境智联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专家咨询会召开

[会议]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学习环境智联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专家咨询会召开

3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学习环境智联计算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科技大厦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邀请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项目咨询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光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贺樑、清华大学教授朱文武、浙江大学教授吴飞、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陈益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玉顺、中国联通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廉士国博士、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院长钟灵等人工智能、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以及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艳燕,课题负责人及项目骨干成员,共计5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陈光巨主持。



会上,陈光巨介绍了参与此次会议的嘉宾,并对与会专家表示诚挚欢迎。他表示,当前项目已顺利通过中期考核,期望通过此次专家咨询会,共识后期的研究目标和规划,有序、科学、高效推进工作。李艳燕表示,当前项目在技术研发、指标达成、应用示范等方面顺利推进,项目下一步工作计划将协同各课题,着力聚焦智慧教室建设、课堂智能反馈、个性化资源推荐、精准教学支持等方面为师生进行赋能,从而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一代智慧学习环境。



课题一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别荣芳、课题二负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潘俊君、课题三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峰、课题四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朱强、课题五骨干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林雨依次进行汇报,详细阐述了课题的主要工作进展,并对课题下一阶段的工作规划进行了介绍。各课题表示后续将继续落实既定指标达成工作,深化课题间的协同创新,推进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落地。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各课题工作进展和计划汇报,对项目的前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指导建议。专家们强调,在当前技术环境快速变革的背景下,智联学习环境具有稳定性和普适性,要重点推进算法模型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技术在实际教学环境中的示范与应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的伦理规范,将课题研究与区域重点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因地制宜的示范应用方案。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场景的阶段性智慧教育实践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职业教育场景,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智联学习环境的智能服务新模式,构建覆盖全学段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



赵沁平指出该项目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对推动智慧教育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要充分发挥多模态教育数据价值,系统整合跨场域多场景学习环境的数据资源,构建高质量教育数据库和标准数据集,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要聚焦教育场景中的核心难点问题,针对教育领域特定数据和任务开展模型训练与优化,打造基于大模型底座的学习环境智联引擎。同时,应立足教育教学实践需求,基于智联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撑,提出智能时代的新型教学方法与模式,通过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动教育变革。



李艳燕对各位专家在咨询会上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示由衷感谢,后续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优化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落地,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学习环境为教育强国作出更多的贡献。


TOP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