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会议]《社会治理》召开编委会会议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

[会议]《社会治理》召开编委会会议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

11月11日,《社会治理》期刊召开编委会会议暨期刊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社会治理》编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陈丽主持会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原主任姜培茂,以及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学社会学编辑部负责人李凌静,《社会治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李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江燕、期刊社社长姜钰,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陈丽对出席会议的编委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表示感谢。她指出,《社会治理》自创刊之日起就得到社会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支持,期刊首届编委会主任由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担任,经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重要期刊。新一届编辑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组建后,期刊积极落实学校期刊改革精神,办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持续攀升。此次编委会的召开,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对如何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期刊高质量发展群策群力。


《社会治理》编委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陈丽


李韬表示,《社会治理》期刊在以魏礼群教授为主任的上一届编委会带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一年多来,根据学校期刊改革精神和校领导关于高端智库期刊的定位要求,《社会治理》期刊明确“围绕国家战略、立足学术根基、突出问题意识、提出治理方略”的办刊思路,优化栏目设置,严格三审三校,完善编校流程,建立同行专家评议。同时经学校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的批准,将期刊由单月刊变更为双月刊,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学术思想。在大家的支持下,期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期待编委会、学术委员会专家给予指导和支持。希望在新一届编委会带领下,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尽快将《社会治理》期刊打造成为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理论阵地。


《社会治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李韬


江燕表示,2022年5月以来,按照学校党委关于推进期刊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社会治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和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两家共建,对期刊治理结构、人员经费、编校流程等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经过一年多来的合作共建和创新探索,期刊内容质量和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下阶段,出版集团将秉承双效益办刊的理念,尊重期刊的办刊定位和特色,充分发挥出版集团优势,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支持保障工作,共同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江燕


随后,会议审议通过了《〈社会治理〉期刊编辑委员会章程(试行)(征求意见稿)》,与会专家对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纷纷发表意见。


姜培茂指出,近年来《社会治理》期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期刊改革以来,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发展势头。对于下阶段推进《社会治理》期刊高质量发展,他建议:一是把好政治关。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期刊,尤其是要有政治眼光和政策水平,区分学术问题与政策问题,确保意识形态内容安全。二是把好期刊学术关。《社会治理》期刊目前具有较高实践性和学术性,针对现实问题的学术研究本身就具备较高的咨政建言价值。因此,必须继续把好论文学术关,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把好期刊定位关。要围绕期刊定位,明确研究什么问题、办给谁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由此来选稿用稿。四是把好期刊结合关。也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实际上,较好的智库学术文章都是必须有实践支撑的。五是突出内容思想性。不管是侧重学理还是实践,具有思想性十分重要。六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办刊人才队伍。既包括高水平的编辑队伍,也包括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对于学术期刊而言,编辑团队本身的学术素养十分重要,尤其对前沿问题的把握和预判,需要有高水平编辑队伍。与此同时,也只有高水平的作者才能提供高水平的论文,引领社会治理学术前沿。可以增加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的选刊。此外,姜培茂指出,国家高端智库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举全校之力的支持,包括集全校学科优势、科研队伍优势以及资金经费支持等。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原主任姜培茂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社会治理》的创办是对国家政策前沿的精准把握。自2022年改版以来,在凝炼办刊方向、策划栏目选题、严格内容质量上,都让人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之感。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如何能够把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社会现实问题研究更加有力结合起来,《社会治理》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指出,推进《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目前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张力:一是中国现实和既有学术话语体系的张力。面对国家重大政策概念,期刊应策划选题进行理论阐释,主动弥合政策概念、学术概念之间的张力。二是知识供求关系的张力。对于理论生产而言,要契合时代需求、有助于现实问题解决,期刊应引导学界深入社会调研,提高知识生产的服务意识,提出真正切实可行的社会治理咨政方案。三是期刊定位和稿源之间的张力。《社会治理》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期刊,具有自身的办刊特色,既应聚焦现实问题,也要注重学理深入。面对上述张力,可以从三个点着力破解:第一是要紧扣国家大政方针,主动策划热点选题,发挥契合时代需求的主动性、能动性,引领学界围绕重大命题开始学术争鸣;积极组稿、约稿、编稿,优中选优,提升质量。第二是要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尤其是提升编辑团队的学术眼光、学术品位,编辑与作者一起打磨精品论文。第三是要保障期刊建设人财物全方位的支持,在人员编制配备、经费支持、待遇薪酬等方面营造稳定高效的期刊团队。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仕政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指出,《社会治理》期刊改版后不管是栏目设置、选题策划还是论文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下一步,建议一是要及时做好热点选题策划,二是要注重数字时代的新媒体推广,迅速在学界、社会各界扩大传播效应。比如,结合网站、公众号、短视频、自媒体等形式进行论文核心观点摘录和二次传播;通过官方主流媒体,扩大期刊专家论文的曝光度,提高论文引用率。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屈智勇教授表示,社会学院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一是凝练学术团队,围绕社会建设、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等方向凝炼社会治理选题,利用学科优势资源支持期刊发展。二是与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交叉,借助数字实证为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相关决策提供循证科学支撑。三是落实党中央“两个结合”要求,加强传统文化、民俗学、公益慈善等在社会治理中的学术议题研究。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屈智勇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罗良教授结合心理学部学术期刊办刊经验,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期刊,《社会治理》刊文涉及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因此要严格把好内容安全关。二是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学术共同体科研方向,认真研究期刊稿源选题方向、刊文数量和引用率的关系,推动学术论文生产、传播和引用的良性循环。三是充分发挥学校各个学科的优势力量,推进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协同发力,提升期刊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对于期刊栏目设置,罗良建议开设社会心理专栏,并表示将推动心理学部聚焦社会治理方向踊跃投稿,扩大优质稿源。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部长罗良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社会学院教授宋贵伦表示自己是《社会治理》期刊忠实的读者和作者。他指出,《社会治理》期刊在国家和社会治理领域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尤其是期刊改版后的近一年多来,注重现实问题与学术理论结合,实现了期刊自身的转型发展。对于期刊内容建设,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增加对社会组织发展的选题组稿;二是可以考虑增加国内外社会治理研究前沿成果文献的刊发,便于读者能够及时了解社会治理前沿动态。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社会学院教授宋贵伦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表示,《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当前,国内同类期刊发展势头强劲,《社会治理》如何在众多期刊中凸显自身的办刊特色,如何在政策研究、咨政研究、理论研究上争取更大的学术影响力,如何吸引更多的优质稿件,需要认真研究策划。比如,如果能够把《社会治理》期刊纳入包括北师大在内的一些知名高校科研考核认定的核心期刊目录之中,能够极大提升相关高校专家学者投稿的积极性。他建议,《社会治理》应抓住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契机,组织各个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探讨,完善社会治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发言中表示,《社会治理》办刊起点高、视野宽,近年来不断强化学术支撑,取得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他建议:一是在现实问题上,关注城镇化、数字化、社会价值多元化,强化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相关重大问题方面进行选题选稿;二是在理论创新上,关注社会转型、体制转变过程中的价值体系建构的系列理论问题;三是围绕数字社会治理,加快实践问题研究、理论创新。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麻国庆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社会治理》近年来影响力越来越大,令人欣喜。他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近年来成为学界热点议题,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还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他建议期刊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策划选题方向,积极选文刊文。比如,其中涉及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民族要素和区域因素之间的关系等,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学术议题,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麻国庆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建议:第一,突出期刊的学术议题规划和引领作用,促进学术共同体交流。比如,面对重大治理问题、热点议题,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相关领域的治理专家学者撰写笔谈,扩大学术共同体在重大治理问题研究上的社会影响力。在邀请学术名家的同时,也应注重对青年学者的培育,建设一批有潜力的青年作者队伍,为他们的学术成长提供平台。第二,建立严格的稿件筛选机制。比如,完善双向匿名评审制度,加强对稿件质量的把关。包括专家约稿在内,不管是名家来稿还是青年学者来稿,都应该以学术质量为准绳严格把关。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院长陈晓松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社会系统是非常复杂的自适应、自调节系统,包括城市化、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需要加强系统性研究。这对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而言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有针对社会系统运行大数据的量化研究,也需要对数据背后深层次社会问题的质性研究。在期刊选文时,应侧重对两个方面的兼顾,注重对青年学者可塑性的培育,引导他们通过学科交叉、方法融合深入社会治理问题研究。期刊也要注重与北师大各个学院的联系交流,动员学校各个交叉学科的学术力量,提升办刊质量和影响力。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院长陈晓松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教授表示,《社会治理》近年来在学界影响力越来越大,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他建议:一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的智库研究。具体而言,围绕社会治理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治理方略,展示出国家高端智库期刊的思想性、政策性和应用性。二是适当增加期刊篇幅体量。可以增加青年学者的发文量,支持博士后、博士,甚至是在读博士生的优秀稿件刊发。三是积极推动《社会治理》期刊进入各个学院认定的核心期刊目录。此外,张琦建议期刊设立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乡村建设等栏目,并将在相关议题上协助期刊编辑部做好组稿工作。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教授指出,办好《社会治理》期刊是国家高端智库的使命担当。他建议:第一,以学术前沿综述为突破口,增强期刊内容的引领性。作为唯一一本以“社会治理”命名的国家高端智库期刊,《社会治理》应围绕社会治理诸多重大现实问题、学科前沿问题,及时做一些综述性的推介,引领学界尤其是青年学者尽快了解社会治理领域前沿动态。第二,增加乡村治理栏目和内容。当前,我国进入城镇化后期,人口增长进入下降通道,乡村振兴、乡村教育、乡村文化传承等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第三,积极推动《社会治理》进入学校教师科研考评、职称晋升和学生毕业科研成果认定的核心期刊目录。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宋旭光教授指出,期刊是当下学界重要的学术资源。他提出,应加快推动相关院系认定《社会治理》期刊为学院学生毕业发表论文和教师科研成果考评核心期刊。他表示,统计学院将率先着手研究相关事宜,助力期刊高质量发展。此外,他建议期刊围绕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社会治理共同体等重大议题开设专栏,组织名家笔谈;围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增加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等交叉内容刊登;增加社会调查定量研究内容,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解释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提供社会治理方案。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宋旭光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指出,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期刊,《社会治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包容性,需要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各个学科围绕社会治理现实问题,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深化理论和实践研究。他建议:一是关注和引导前沿热点问题的学术研究。围绕当前碳达峰、碳中和、气候变化、数字治理、公共应急管理、韧性城市治理等前沿热点问题,引导相关领域开展社会风险、社会治理相关研究;二是充分吸收青年学者作为外审和编校力量,动员青年学术骨干进行专题组稿。围绕期刊内容传播,齐晔教授建议,增加对期刊新媒体传播投入,进一步扩大期刊的传播力、影响力。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齐晔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左晓栋提出两点建议:第一,抓住学科发展契机,深化学科融合视域下的社会治理研究。比如,目前许多人文社科类学科已经发生了数字化转型,关注数字社会发展成为学科共识,围绕国家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网络国际关系等议题,可以契合许多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学术讨论。第二,加强学术研究与现实需求的融合。尤其是对于《社会治理》期刊而言,应该注重选取真正能契合国家战略需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论文予以刊用。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左晓栋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天夫教授为期刊下阶段工作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增加前沿热点问题研究的综述性文章,阶段性对某个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组织专家学者围绕社会治理重要问题挖掘深化,引领前沿方向。第二,注重对青年学者的组稿,培育青年作者群体。第三,将社会工作纳入选题,推进期刊在该领域的成果聚集。第四,积极与国内社会治理课题团队对接,推动相关重大课题项目的组稿,形成某个领域系列成果的并发效应。


《社会治理》期刊学术委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天夫教授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赵秋雁教授表示,《社会治理》期刊依托丰富的学科资源,面对复杂社会系统,应进一步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充分运用交叉学科方法研究和解决时代现实问题。她建议期刊加大对跨学科编辑队伍、作者队伍的培育,不断提升期刊办刊质量。


《社会治理》期刊编委、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赵秋雁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光明教授亲历了《社会治理》期刊的创办过程。他表示,改版的这一年多来,期刊从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到内容学术质量都有较为明显的转型提升。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期刊,一是要关注各个学科的前沿问题,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校优势学科,通过策划选题充分发挥这些学科交叉优势,聚合社会治理的学术力量。二是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比如,老年人健康养老、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乡村婚俗改革等。三是通过期刊编辑部力量,组织咨政建言研究,充分发挥智库优势,积极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光明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学社会学编辑部负责人李凌静建议:第一,坚持大社会理念和跨学科的取向。比如,《中国社会科学》从2021年开始打破学科栏目设置,以专题方式引领交叉学科研究,目前《社会治理》期刊已经具备了学科交叉的可能性、可行性、必要性。第二,坚持阵地意识,兼顾理论研究和咨政研究。所谓“阵地意识”,就是把重大问题学术研究与咨政建言功能结合起来,将期刊作者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咨政建言队伍力量来培育。此外,针对目前涌现的同类型期刊,应加强差异化竞争,做到学术分析厚重性的“守正”和跨学科阵地建设的“创新”,形成品牌效应。在选题方向上,应注重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引导学界对国家重大政策发布中隐含的社会治理问题学术大讨论;对数字治理、基层治理、全球治理等领域,组织专家笔谈。第三,注重传播推广。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培育并发扬《社会治理》品牌。第四,由名家牵头,带领团队撰写综述性、评论性文章,扩大相关议题下的期刊影响力、号召力。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经济学社会学编辑部负责人李凌静


最后,陈丽作会议总结发言。她指出,办好《社会治理》期刊对学校国家高端智库、对北京师范大学,乃至对国家社会治理全局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治理”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域,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政策性、开拓性,办好这样一个领域的期刊需要我们有创新思维,办出特色。《社会治理》作为学校国家高端智库期刊,承担着中国社会治理智慧的理论化凝炼任务,需要构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面临着包括学术价值冲突、学术资源有限、校内人才评价和社会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等诸多困难。在数字化转型的当下,她建议期刊积极推动一系列配套的学术社区建设,组织开展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网上深度学术探讨;加强对社会治理优秀创新案例的网络传播推广;定期发布社会治理热点前沿问题选题方向,扩大组稿稿源。此外,陈丽还代表新一届编委会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希望会后能够抓紧推动《社会治理》期刊在各个学院的科研目录认定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等部分编委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通过线上形式参加会议,并围绕期刊栏目设置、优质稿源渠道建设、内容质量审核把关、重点选题策划布局等献言献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