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组织人事部副部长朱立达,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昕、副主席王美艳,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校长于吉红,副校长康震、陈兴,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维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桥、余刚,以及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相关负责同志、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委员会全体委员及会员代表参加会议。
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会议由康震主持。会议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产生情况及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推选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单及选举办法,并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陈兴主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方维海当选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主席,王桥、余刚、康震、陈兴当选为副主席。
在成立大会上,王美艳代表北京市科协宣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科学技术协会的批复》文件。
王进展、于吉红共同为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揭牌。程建平、李昕、方维海、朱立达共同见证。
王进展代表中国科协对北师大在推动教育科技创新、深化基础研究、培育拔尖人才以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贡献予以充分肯定。他强调,希望北师大科协强化团结引领,履行群团职责,切实发挥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主责主业,服务立德树人,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和建设科技强国中彰显作为;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立足教师教育、教育科学特色,为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创新文化作出独特贡献;加强工作协同,增强组织活力,健全组织方式和动员机制,努力建成“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
李昕代表北京市科协对北师大科协的成立表示祝贺。她指出,高校科协在科协组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在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服务科技人才成长、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拓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作用。希望北师大科协充分发挥渠道作用和基础教育学科优势,积极举荐青年科技人才,繁荣首都学术和民间国际交流,服务首都科技创新。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李昕
程建平指出,学校科协的正式成立,是学校科技工作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立足时代需要、服务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北师大必须回答好加快构建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体系、强化原始创新能力、以科研创新引领人才培养与产业变革的时代命题。他希望,学校科协要凝心聚力,聚焦前沿方向,推动交叉融合,助力学科布局与国家战略需求精准对接,助力各学科协同发展,建设好有组织科研的“创新阵地”;要厚植沃土,以更高视野、更大格局谋划青年成长路径,厚植好人才发展的“创新生态”;要务实担当,以需求为导向,推动科研成果应用于产业民生一线,打造学校科技工作的“创新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
于吉红指出,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对高校大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提出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在学校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协的成立恰逢其时、重任在肩。她强调,学校科协要切实凝聚全校上下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共识,不负国家嘱托,不负京师风骨,不负时代使命,助力推动学校科研和教学的创新变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
方维海代表学校科协第一届委员会讲话。他表示,学校科协将秉承“为全校师生科技活动服务”的宗旨,认真落实学校党委要求和任务,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学校科技资源,拓宽学校科研资源获取和申报渠道,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服务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师大科协第一届委员会主席方维海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学校科研工作迈入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新阶段。未来,校科协将秉持“弘扬科学精神、服务创新发展”的宗旨,潜心搭平台、育人才、促发展,着力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