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赵沁平,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主席Eugene G. Kowch等中美两国教育科技界的知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2.0和教育信息化2.0前沿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2018-03-19 次
2月8日,国家林业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揭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系统随即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和管理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陪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副局长李春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陈凤学等领导,调研和考察了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并测试监测系统实时运行情况。中财办经济二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国家林业局相关司局和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部处负责人40余人参加调研活动。
3月5日和3月3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师生高度关注“两会”进展,通过多平台信息渠道,对会议的议题展开讨论,及时学习政府工作报告,深入领会“两会”精神。北师大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职责,提出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发布“极地观测小卫星”实施计划。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校党委书记程建平,党委副书记、校长董奇,副校长郝芳华,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何星等出席启动仪式。这颗研制代码为“BNU-1”的小卫星重约20公斤,设计搭载3个实验载荷,可对极区实现每两天一次的完整覆盖观测,预计于2018年12月搭载发射。这将是我国首颗专用于极地气候与环境监测的遥感卫星。
2018-03-02 次
1月19日,由会林文化基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会林文化奖”颁奖典礼在京师学堂举行。加拿大知名比较政治哲学家贝淡宁(Daniel A. Bell),著名哲学史家、思想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陈来荣获该奖项;香港爱国人士李芬芳女士获特殊贡献奖。典礼由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教授主持。
1月12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以《提升辅导员职业的“含金量”——北京师范大学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为题,报道了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经验。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2项科研成果获奖。由环境学院牛军峰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高能效纳晶薄膜电极的工业废水电催化深度处理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首次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该项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解决了典型工业废水难以深度净化与稳定达标的技术难题。由地理科学学部陈晋教授参与完成的“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经过多年深入研究
1月5日,2017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暨新春团拜会在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翟博,教育部新闻宣传中心执行副主任余冠仕,北京教育新闻中心主任王攀,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红培,副校长郝芳华,校长助理张强,校长助理(挂职)、宁夏师范学院副校长钟正平,校长助理(挂职)、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何伟全出席典礼。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北京师范大学6个学科获评A+,居全国第六位。北京师范大学共有37个一级学科参评了第四轮学科评估,15个一级学科进入A类,居全国第十位。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通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宁教授领衔的“古代汉语教师团队”入选,团队成员有李国英、周晓文、王立军、齐元涛、卜师霞、凌丽君、孟琢、刘丽群、胡佳佳、柯永红、董婧宸、孟跃龙等。王宁是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至“十二五”规划语言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