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论坛]文明交流 美学对话——中欧国际纪录片论坛在法国举办

[论坛]文明交流 美学对话——中欧国际纪录片论坛在法国举办

11月20日至25日,中欧国际纪录片论坛在法国巴黎和拉罗谢尔举办。《伊文思看中国》《文学的故乡之莫言》《与象同行》等3部中国纪录片在巴黎和拉罗谢尔放映,中欧电影学者与制作人就纪录片的文化交流与美学特征进行了学术对话。



《伊文思看中国》和《文学的故乡之莫言》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团队制作。尤里斯·伊文思是荷兰纪录片大师,1938-1988年间来中国拍摄了17部电影,从《四万万人民》《早春》《愚公移山》到《风的故事》,记录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伊文思看中国》由荷兰导演荷内·西格斯出镜,访问伊文思电影合作者,寻找伊文思电影里的人物,揭示了伊文思热爱中国、拍摄中国的秘密。荷内在太湖之滨找到《早春》里《双推磨》小演员张青珠和潘玉珠,如今她们年过70,再度携手演出锡剧《双推磨》,荷内感受到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中国人的内心依然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最后,荷内决定搬到北京长城脚下居住,享受自己的生活。《文学的故乡之莫言》是系列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的一部,讲述了中国作家莫言如何从山东高密农村少年成长为作家,并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历程,他以《红高粱》《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作品把高密东北乡成功地安放在世界文学地图上。导演用山东快书、茂腔等民间艺术形式演绎了莫言诗歌,为纪录片增加了浓郁的乡土色彩与艺术趣味。



《与象同行》由中国外文局解读中国工作室出品,记录了2020-2021年15头云南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出走的故事,以云南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北移南归事件为主线,生动还原亚洲象群北移和南返的曲折过程,讲述了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故事。



《伊文思看中国》《文学的故乡之莫言》《与象同行》在拉罗谢尔第10届中国电影周放映,并举行学术对话。欧洲著名汉学家、电影学者、中国电影周学术主持路易萨(Luisa Prudentino)女士不仅参与中欧国际纪录片论坛组织策划,也担任纪录片放映与学术对话的主持人。



《伊文思看中国》巴黎放映会上,巴黎索邦第一大学电影学院ACTE研究院主任乔瑟·穆尔(Jose Moure)教授与本片导演张同道教授进行了学术对谈。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教授史馨主持了本次活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刚致辞,教授胡智锋、王宜文、樊启鹏、导演胡伟和硕士生杨尔康出席了中国电影周活动,并参加了学术讨论。


陈刚


王宜文表示,《伊文思看中国》追溯了极具个人魅力和传奇元素的著名导演伊文思与中国的渊源,他打开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窗口,这激励着今天的电影人继续通过纪录片做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本片的价值所在。


王宜文


乔瑟·穆尔对张同道创作的《伊文思看中国》表示赞赏,他认为这部影片里既有伊文思的视点,又有导演的视点,二者相互交叠,在影片中形成了相互对话,产生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带给观众非常美妙的感受。


乔瑟·穆尔


张同道与乔瑟·穆尔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伊文思的研究和影片的创作缘起与历程,最终在《伊文思看中国》中呈现了对伊文思与中国关系的深入探索。张同道还在现场回答了观众问题,本次学术对谈的举办促进了中欧电影学者和制作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美学探讨。


张同道


11月22日,第十届中国电影周在法国海滨城市拉罗谢尔开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祝贺拉罗谢尔中国电影周10周岁,他表示中国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之莫言》《伊文思看中国》《与象同行》等优秀作品将在中国电影周上与法国观众见面,必将推进中法电影交流。


胡智锋(右)


11月23日上午,在拉罗谢尔雷内·若苏埃·瓦林高中(Rene Josue Valin)放映了纪录片《与象同行》,影片激起法国少年儿童极大的兴趣。孩子们不断举手提问,想了解大象走了多远,今天处境如何,是否还会出走,让现场讲解的教授樊启鹏应接不暇。最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表示非常期待看到更多中国纪录片。



23日下午,《文学的故乡之莫言》在拉罗谢尔大学展映,莫言作品法文版译者尚德兰也应邀前来,与导演张同道进行映后讨论。张同道首先分享了纪录片拍摄的初衷,并与尚德兰一起对莫言作品进行讨论。法国观众对影片赞赏有加,从莫言影片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风情。



11月25日,《伊文思看中国》在拉罗谢尔大学多媒体厅展映,观众被伊文思的中国故事深深触动。张同道介绍了影片背后的故事,荷兰导演荷内来中国追寻伊文思电影踪迹的历程。巴黎华裔学者王恬认为从伊文思作品中可以重新审视中国,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张同道在回答观众提问时表示他个人最喜欢的伊文思作品是《风的故事》,因为影片呈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此次放映会上,纪录片《贝家花园往事》主人公、大夫贝熙业的儿子让·路易·贝熙业也来到现场,向法国观众分享了他与张同道一起拍摄纪录片的故事。抗战时期,他父亲贝熙业曾为八路军秘密运输药品,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法国期间赞扬贝熙业“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张同道说,伊文思用纪录片沟通中西文化,《贝家花园往事》让贝熙业的故事浮出水面,为中法文明对话开辟了新空间。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他与让·路易正在探讨新的合作计划。他表示,纪录片不仅记录生活,也能改变生活,促进人类团结、进步。



中欧纪录片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师大纪录片中心和拉罗谢尔中国电影周联合举办,由“影像中国”数据库支持。拉罗谢尔中国电影周是拉罗谢尔大学主办的中国电影放映与对话平台,已连续举办10届。北京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科是“双一流A+学科,纪录片中心成立于2006年,教学、研究与创作三位一体。多年以来,张同道与樊启鹏、喻溟等年轻学者一起创作了《小人国》《零零后》《追光万里》等纪录电影,《成长的秘密》《贝家花园往事》《文学的故乡》《我不是笨小孩》等电视纪录片,作品曾获美国波士顿国际电影节、卡塔尔半岛国际纪录片节、四川电视节、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中外大奖20余项。其中,2015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贝家花园往事》首次揭秘了被淹没的法国医生贝熙业、学者铎尔孟与中国交往的历史往事,贝熙业在北京海淀区建造的贝家花园如今已成为中法人文交流基地,他的儿子让·路易·贝熙业多次应邀来华,受到习近平主席的接见;《零零后》历时12年追踪记录一群中国零零后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的成长历程。与此同时,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还主持发布了中国第一部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连续12年,为中国纪录片发展和中外纪录片交流做出了贡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