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论坛]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年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年会召开

[论坛]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年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年会召开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11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协办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暨2023年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教育年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本届年会属于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期间的论坛活动。第六届教博会以“汇聚·共享·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作为学术指导单位,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珠海市教育局共同协办。


会议现场


论坛开幕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致辞。他表示,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未来教育的发展带来两方面的变革,一方面通过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对传统产业的重构,使得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教育必须思考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另一方面,智能技术广泛嵌入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教育系统有机组成部分,创造新的教学方式、教育模式和教育服务新业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个性化教育新生态体系。他指出,虽然技术在未来教育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不能过分依赖技术,更不能忽视技术的局限性,技术只是未来教育改革一个关键因素,而不是决定未来教育的唯一因素,它不能超越教育促进人的成长本质目标。我们要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变革,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策略,在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合理、符合未来需求的教育体系,以培养具备综合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实现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驾控,塑造更美好的世界。


余胜泉致辞


报告环节,北京大学教授汪琼以“未来教育变革——智能技术赋能智慧教育重构”为题作报告。她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使量化教学课堂成为可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对智能时代学习方式的思考,新一代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教育形态重塑,比如重构了教育教学范式、教育组织范式、教育治理范式等。她强调,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AI正在成为教与学的伙伴,而不只是效率工具。


汪琼作报告


余胜泉在报告中阐释了“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路径”。他表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在教育环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上,最大化建立人、技术、教育实践之间的整体平衡与和谐关系,推动教育模式与业态创新,通过教育组织变革来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支撑教师与学生更高层次生命成长,实现以数字信息为基础设施和支撑工具、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新生态的过程。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包括技术、业务、人本三个层面变革,会历经部门局部信息化应用、机构整体应用与整合、业务流程服务化重构、未来学校的组织变革、智慧教育服务新生态的关键转型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钟柏昌在报告中分享了“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的协同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他表示,面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STEM教育是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有利于求同存异,推动港澳教育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协同发展价值、条件和潜力。他指出,本研究将通过梳理粤港澳 STEM 教育协同的发展现状、问题与需求,构建大湾区 STEM 教育协同发展的理论模式,以解决科学教育的协同、STEM 教育的协同、C-STEAM 教育的协同、人工智能教育的协同等问题。


钟柏昌作报告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徜祥以“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以区域管理者角度,给出了数字化与高质量的房山解读,分享了房山数字化在教学、管理、教研、课堂、评价等业务转型的实践探索,数字化赋能房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性思考。他表示,房山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应用导向的原则,持续带动房山教育数字化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的产生,从融合区域不同教育应用,逐步形成区域数据大脑,重构房山教育业务服务流程,以推动组织变革,打造房山区教育业务新生态,擘画房山教育数字化的蓝图。


王徜祥作报告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研究员陈鹏鹤就《数字化考试白皮书》作报告解读,分享了数字化考试的定义、政策支持、优势、设计原则、考试产品、关键技术、服务场景、问题与挑战。他表示,白皮书系统地整理了数字化考试行业的业务服务模式模型,深入剖析数字化考试实现所需的关键技术。从技术角度出发,白皮书提出了数字化考试转型的建议,力求为该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实质性的指导。


陈鹏鹤作报告


随后,北京大学教授汪琼、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钟柏昌、“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研究员李晟、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赓曦、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徜祥作为嘉宾代表共同发布了《数字化考试白皮书》。该白皮书由“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研制而成。


白皮书发布仪式


嘉宾合影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主任李晓庆主持论坛,并发布了2023年“面向未来的技术与学科创新融合”课题开放申请指南。她表示,子课题旨在创新教育业态,充分发挥中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教学研究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优势以及创新产品和技术优势,用互联网+的思路探索教育改革方式与路径,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新策略,培养面向未来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此次课题申请包括9个申报方向,中心将搭建创新平台,开放子课题申请,开展联合研究,形成“大中小学”教师研究共同体,在专家引领下,提升一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促进技术与学科的双向融合。


李晓庆主持论坛并发布课题


2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葆萍以“面向未来的学校学习空间建设”为题作报告,分享了学习空间发展历史、构成要素、性质、现状和问题,阐释了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建设。她表示,时代性、功效性、默会性、文化性、选择性是学习空间的性质。她强调,面向未来的学习空间是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全面育人学习空间,应坚持五个原则:一是顶层设计和规划;二是课程多样化的主题学习空间;三是学习需求多样化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四是提高家具、装备的实用性、体验性和可及性;五是数字化赋能。


李葆萍作报告


复旦大学杜威中心未来教育研究室、粤港澳未来教育研究院刘荣青以“习场”的创建与实践,分享了基于“习本”理念的中国式未来学校的解决方案。他表示,未来学校不再是知识传授的地方,而是集人类文明大成和精华的内容变成一种手段和力量,去帮助和服务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学生,在教和学互动所形成的因习而得过程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的场域。


刘荣青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融合应用实验室主任陈玲以“智慧教研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为题作报告。她表示,在智慧教研环境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实现“教师设计-上课-评课-反思-学习”一体化智慧教研设计。智慧教研应用在模式融合阶段实现人机结合的协同备课、精准听评课;在模式创生阶段实现开放式协调检课、教师1对1问题个性化解决、视频俱乐部(教学知识的协同创生);在系统变革阶段,引领面向未来的数字化教师发展。


陈玲作报告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教科院副院长石义琦作“数字化赋能教育 创建基础教育先锋城区”主题报告,从创新实践、机遇挑战、重点行动方面,分享了深圳市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探索。他表示,新时期南山数字教育化赋能创新人才培养有五大典型行动,分别是数字时代学习环境规划行动、数字资源助力课堂变革行动、数字化教育综合评价改革行动、面向未来创新人才培养行动、技术赋能学生体质画像行动。


石义琦作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赓曦作“教育数字化促进区域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主题报告,结合国家政策背景,梳理昌平区教育数字化现状,分享了数字化赋能区域“教-学-评-研-管”实践路径,阐释了教育数字化实践挑战、思考、展望。他表示,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助力精准教学,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赋能“学”,助力学科学习,促进减负提质增效;赋能“研”,助力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赋能“评”,助力个性诊断,促进教育评价创新;赋能“管”,助力教育决策,促进教育精准治理。


李赓曦作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中心主任韩宇男从意义、举措、成效方面,作“教育数字化重塑学校教研新生态”主题报告。她表示,政策引导激励、机制改革创新、研训普及保障是教育数字化重塑学校教研新生态的关键举措。教育数字化在凝练一体化智慧教研校本范式,凝练优质衍生校本教学资源成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高学生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助推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呈现了新发展新生态。


韩宇男作报告


下午的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科教育实验室副主任刘微娜主持。


刘微娜主持论坛


此外,在本次教博会上,中心作为参展单位在北京师范大学展区推介了中心自主研发的智慧学伴、智慧教研、开放辅导、开放研修、问题解决能力测评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中心展区


教育数字化支撑教育现代化,引领未来教育以无限可能。大数据年会迄今已然召开八届,本届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邀请了高校专家与一线区域管理者,共探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未来教育的变革、未来学校学习空间的建设,以数字化驱动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推进教育数字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与典型案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