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研讨]数智化转型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2023年会在京举行

[研讨]数智化转型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2023年会在京举行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落实国家关于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政策意见,发挥新兴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过程、教师专业发展、重塑教育生态的重要作用,8月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承办,智慧教育国家新一代开放创新平台协办的“数智赋能教育·课堂融合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数智化转型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全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2023年会在北京宽沟会议中心举行。跨越式项目组专家以及来自北京、山东、浙江、黑龙江、新疆等全国多个区域的校长、教研员、学科教师共120余人线下参会。北京师范大学官方微博、百家号、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进行实时直播,累计9.2万人次观看。


会议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副教授陈玲主持了本次会议开幕与主旨报告环节。她对参会的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本次大会主旨进行说明,表示为促进数智赋能教育和重塑教育生态,本次大会会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和AR/VR等新兴技术,一方面对话和研讨如何利用智能技术进行课堂创生改革,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交流和研讨未来教师职业可能面临的挑战,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更好地支持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陈玲主持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院党支部书记马宁致辞,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对大会和跨越式项目提出期待:一是为数字化教育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二是为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赋能;三是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四是持续打造“大中小学”教师研究共同体。她表示,期望以跨越式项目为载体,以大学专家为智库指引,以中小学课堂为改革主阵地,以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学校的数字化变革为努力方向,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背景下,各方凝聚合力,推进中小学教育向着数字化、未来化迈进,中小学教师向着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发展。


马宁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余胜泉作“跨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认知陷阱”主题报告。他表示,智能时代,知识的增长远超出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从个体认知到人机结合的分布式认知的转变,是人适应复杂性的基本变化趋势,认知外包成为了一种必然。认知外包是一种分布式认知,其产生机理为认知组块化,可分为计算信息外包、感知信息外包、认知信息外包、社会网络外包四大类型,并可能导致四类教育陷阱:认知过载与选择性焦虑;丧失认知主体性;限制主体发展多样性;认知离散化、碎片化。他指出,我们需要客观认识智能技术,将智能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度教学,通过智能技术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人生智慧,从而跨越认知外包的教育陷阱。


余胜泉作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孙众作“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报告,结合案例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她指出,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技术发展和人才需求,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诉求。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结构重组式创新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她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路径是人机协同,微观路径是人在回路。回路的前端,指导学习路径;回路的后端,反馈优化提升;回路的中段,人机深层协同。


孙众作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作“未来教师的成长之道”报告,分享了教师的由来、定位、创新教学方略。他表示,未来教师要从“教的专家”转变为“学的专家”,不仅仅是教学的讲授者,也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参与的引领者、学生探究的支持者,推动课堂从“学以致用”走向“用以致学”,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解决问题,在做事中学会做事,成为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新型人才。


曹培杰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蔡苏作“ChatGPT+AR的教育应用思考及实践”报告,通过实例介绍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以及AR与ChatGPT相结合的自主研发应用实践。他表示,展望未来教育的改革方向,其目标和动机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而不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情感和态度是接受新技术,善用新技术,而不是排斥和恐惧;过程和方法是超越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


蔡苏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卢宇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报告,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定义、技术能力、应用演示、应用展望、局限与潜在风险。他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启发性内容生成能力、对话情境理解能力、序列任务执行能力、程序语言解析能力四项技术能力,有着辅助教师教学的可能性,但是在生成的内容、语言理解、应用场景、知识产权、成本等方面存在着局限与潜在风险。


卢宇作报告


6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学习科学实验室主任崔京菁主持会议,组织教育管理、一线校长、学科教研等不同角色的教育代表,围绕智慧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等主题,分享了各区域的实践探索。


崔京菁主持下午分会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傅骞作“新课标下的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报告。他表示,信息科技学科的核心素养本质上是问题解决能力。“理论渗透、创新实践、无私分享、自主可控”是落实新课标的关键词。随后,他分享了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米思齐生态的信息科技教育的理念、生态、教学流程、典型案例。


傅骞作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牛玉玺分享了“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实践与思考”,在新课标引领下,以海淀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阐释了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教学的内涵、价值以及设计与实施的路径和策略。


牛玉玺作报告


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教研组长王志芳作“聚焦素养,精准定位:数学学科小初衔接行动研究”报告,分享了基于北师大高精尖中心研发的问题解决能力测评(PSAA)系统开展的运算能力诊断案例。她表示,PSAA构建了一个动态的运算诊断分析系统,对学情进行量化研究,全面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精准定位,进行个性化干预,真正实现小初数学运算能力的贯通,实现思维进阶发展。平台体现了数据价值,支持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辅助了教师专业成长。


王志芳作报告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张学争以“数字化赋能教师教研,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西工区智慧教研的实践探索。他表示,依托北师大高精尖中心项目,西工区智慧教研取得阶段效果,一是打破壁垒,形成以专家引领、区域协同的教研共同体;二是数智赋能,精准促效刻画学科问题,提供改进建议和资源;三是丰富资源,拓展区域特色教研知识源库,支持教师个性化;四是构建区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张学争作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陈静从区域视角下,分享了依托北师大高精尖中心智慧教研平台开展的昌平课堂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研修实践探索。


陈静作报告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生发展评价处主任李兆端分享了“数据素养课程助力数字教师培养”。他表示,教师数据素养提升支持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区域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客观性,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从而有效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李兆端作报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石景山实验学校校长何英茹分享了“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精准教研模式研究”。她表示,在北师大高精尖中心专家团队引领下开展的智慧教研2.0模式,成效显著:一是促进教师研究、学习、实践与反思;二是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三是积累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四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为校本教研带来了新的生机,促使组织管理、评价、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等发生变革。


何英茹作报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跨越式项目迄今已经召开十九届年会,历经23年。跨越式项目组将赓续初心,踔励奋发,在新时代背景下,搭建平台,构建“大中小学”研究共同体,为一线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跨越,为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积极助力,为数智化转型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砥砺前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