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教材建设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需要靠培养一代代有更广阔视野、更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实现。教育必须回应国家需要和时代要求,构建包括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在内的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才能自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迫切需要高质量教材建设提供的支撑。
坚持国家立场
构建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国家立场。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和载体,教材本质上是用来塑造人的。教材是解决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依托,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教育高质量体系的构建。从国家立场出发来加强教材建设,就必须从如何做好“四个服务”来立意和布局,充分反映国家意志,充分体现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政治想象力、文化创造力。通过让学生以好教材为遵循推进学习和思考,不仅使学生在科学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上迅速提高水平;更要让学生逐步理解、领悟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规律,深刻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唯一主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让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活水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打牢中国底色、浸润民族特色、传承红色基因,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总之,坚守国家立场,旗帜鲜明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教材建设的根本使命。
创新话语体系
构建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必须不断创新教材叙事的话语体系。创新教材话语体系,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地把基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转化为教材体系。这是当前教材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创新教材话语体系,就要立足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教材要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能够理解的话语,讲清楚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以及如何在当下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清楚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讲清楚我们选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成功推进这个道路的过程中历史性地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然,我们必须意识到,创新符合国家立场、民族特色和时代要求的教材话语体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凝练标识性概念、构建原创性理论,并将这些新经验、新概念和新理论转化成为新的教材话语。
熔铸国家文化标识
构建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就要打造精品教材,熔铸国家文化标识。教材要成为国家文化标识,就必须是能够真正代表国家形象的精品。首先,必须让教材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同向同行,及时充分地反映党和国家的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教材体现党和国家意志,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认识世界、传承文化、传播真理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努力做到让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步伐同步推进。其次,要把教材打造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教育蓝本。要从增强文化自信的高度推进教材建设,在教材中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再次,要把教材打造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精品教材。教材建设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充分汲取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的成果,紧跟文化发展和知识创新的步伐,从而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我们要在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丰富发展我们教材的呈现方式和话语体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倡导人类共同价值,推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还要注意到,每个学科的教材都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强化全面培养的育人导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养成科学探索精神、健康生活方式、高尚审美情趣和崇尚劳动、勤于实践的意志品质。最后,必须在教材的规划、编写、审核、使用和管理方面下大力气推进工作,建立大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编者、审核专家的联合工作机制,在互动中共同研究梳理各学段相关教材的内容铺设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爱学乐学、学懂学通,从而自觉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之中,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原文刊于《光明日报》2021年12月07日14版;作者,韩震,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12/07/nw.D110000gmrb_20211207_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