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专题新闻» 深切缅怀刘若庄院士» 我与刘先生的一些小事

我与刘先生的一些小事

我是2004年入学的刘先生的硕/博研究生,参加了刘先生80和90大寿庆祝活动,是刘先生80岁之后接触刘先生最多的学生之一,谨以此文记录我所了解的刘先生在80到85岁之间的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并以此纪念我与刘先生近20年的缘分。


我是2000年进入师大化学系学习,跟刘先生的缘分始于大二时期,是在方维海老师的物理化学课上,在第一次课上课前,由陈雪波师兄扶着刘先生来到讲台前,方老师给同学们介绍这是他的导师刘若庄院士,随后刘先生给我们讲话,讲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并勉励我们好好学习物理化学。之后我被方老师的讲课的魅力吸引,在大二开始进入方老师课题组,跟几位师兄学做量子化学计算,由此开始了解刘先生的研究领域。在后来研究生选导师时,因为方老师所在的物化组名额已满,我选择了刘先生作为我的指导老师,进入了刘先生课题组。


刘先生有几个方面让初进组的我印象很深,首先是刘先生生活上的朴素,家里只有很普通的家具,最多的是书,卧室的墙壁几乎被书架占据了一半。其次是刘先生以80岁高龄,还参加课题组每周的组会,每次都由一位值周同学去扶着刘先生从家里走到会议室,听同学的组会报告,并提问讨论,结束之后再由同学搀扶回去,风雨无阻,几乎从不缺席。还有就是,刘先生一直保持着对时事的关注,坚持订阅大字版的《参考消息》,关心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偶尔也会请值周的同学念一部分重要内容。刘先生一直告诫我们,作为知识分子,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他自己一直就是这么以身作则。刘先生一直保持着对学生的关心,他经常说自己记忆力越来越差,但他的学生跟他说过的困难他始终记在心里,并时常跟我提起。他自己眼睛在年龄大了之后越来越差,得知我也有眼睛的问题之后,几乎每次见面都会提醒我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在我开始做自己的研究课题之后,刘先生要求我在值周的时候,打印一篇文献去跟他讲,以这种方式指导我开始做研究。记得有一次,我在翻译文献中的一句话时,没有把句式弄清楚,结果把原文的意思刚好理解反了。刘先生没有直接批评我,反而耐心的给我讲解,直到我弄懂为止。从这件事上,刘先生了解到我的英语基础不够,同时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他一方面告诫我,对于科学工作者掌握好外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我回去先抓紧时间加强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等掌握的更好一些了,再去看文献,而不要急于求成,以免自误。刘先生还建议我以一位老师学习英语的故事为榜样,他告诉我说这位老师因为学英语比较晚,一开始口语比较一般,直到去德国留学之后,在那里找了一个口语好的朋友,一直坚持练习,等留学回国后,已经可以流利的用英语做报告了,以此勉励我不要灰心丧气。


在研究工作方面,刘先生建议我在开始阶段多尝试一些方向,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在我进入高年级之后,刘先生又跟我强调,做研究不能一直跟着导师的方向做,对博士生来说,要尝试自己找一个感兴趣的小方向,并尽量尝试先自己去做,以此锻炼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我尽力尝试了很多方向的工作,尽管没有成果发表,但确实从中学到了很多。在研究生刚开始阶段,主要是在丁老师指导下做光化学反应机理方面的应用研究,随后自己找了一个酶催化体系进行了机理研究。在于老师正式回国工作之后,刘先生又建议我去跟于老师学习。因为我对编程方面的兴趣,于老师给了我一个线性标度方法方面的课题,后来发现,这个方向是我最感兴趣的,可能更适合我的,一直做到现在。刘先生的这些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因为课题组男生少女生多,而协助刘先生去医院或开会还是男生方便一些,所以我在这方面做得比其他同学多一些。接触的多了,刘先生跟我说的事情也更多。比如,我们曾经聊起他为什么会入党,他说,在八十年代,他偶然看到了《彭德怀自述》这本小册子,共产党人那种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人生态度,让他很受感动,受此影响就申请入党了。我想,其实在他入党之前,他就一直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是党员胜似党员了。


刘先生也常跟我提起他以前的学生,其中很多都已经是老师了,我记忆中他总是强调这些老师的优点和长处。比如,提到以前的研究生为了做研究,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其他研究所排队做计算,风雨无阻,非常辛苦,但一直乐此不疲。提到有的老师为人处世非常好,在这方面超过他,他很高兴。还提到有位老师在拿到合作申请的科研项目后,把更多的经费留给了合作的老师,这种先人后己的作风,他很看重。刘先生一直以这种方式,对我进行言传身教,教我对待人和事多往好的方面着想,做研究不要怕辛苦和麻烦,也教我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对我来说,这些都不容易做到,只能以刘先生的期望为标杆,用一生去努力达到。


在邻近毕业时,因为不太会写论文,一直没有把做过的工作发表,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我的情绪很低落,一度觉得我不适合做研究工作,甚至觉得毕业都成问题,我没敢跟刘先生说,但他可能有所觉察,一直鼓励我,并勉励我说,我是他后期的学生里最喜欢的之一,他一直相信我能把研究工作做好。我自知天赋平平,一直靠堆时间才能做出一些成果,工作始终做得很慢,有负刘先生的赞赏和期望,但因为刘先生的鼓励,我始终没有放弃,尽管一直没有像样的成果,还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刘先生一直关心国内量子化学方法和计算程序的发展,希望能看到我们国家能发展出有自己特色的量子化学计算程序。在参加工作之后,因为机缘巧合,有幸跟杨伟涛老师合作,将博士期间的部分工作跟杨老师早年的一个方法结合,解决了原来方法中不满足变分原理的问题,同时还把在某些特定体系中的计算精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这个工作前后做了6年多,最近一个月才把最后的一些问题解决,是我毕业之后唯一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本想等发表之后告诉刘先生这个消息,没想到突然天人永隔,再也没有机会跟刘先生分享我的这份喜悦。我能做的,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自己选择的方法和程序开发方向上继续做下去,希望能在发展中国自己的程序方面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将刘先生的遗志传承下去。


爱人看到我因为刘先生去世而悲伤,也为自己一直没有成果,有负刘先生期待而自责,为了帮我疏导情绪,她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问我:“如果现在刘先生站在你面前,他知道你现在的处境和想法,你认为他会对你说什么?”我回答说:“他应该会鼓励我继续沿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做下去,以他53岁才开启自己科研成果的巅峰为例勉励我不要着急。”再也听不到刘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真实回答,就以我认为的刘先生的话自勉,沿着刘先生开创的计算化学方向,继续努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