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断,聚一起吃饭给社会添乱。”这个正月,宅在家中防控疫情,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选择。人们戏谑:“终于到了啥也不干在家躺着就能给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了!”
可是,也有的人呆着呆着就慌了,不愿意了,甚至蠢蠢欲动了。大家翘首期盼开学的日子,心里为没着落的实验数据打鼓,怀念论文高产地——深夜办公室。原来,我们早已习惯应对忙碌的人和事,竟不知如何面对这漫长的假期。过去我们常说,要劳逸结合,当“逸”的机会终于到来,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做到宁静致远?
在宁静中守护内心
与疫情的战斗来到第二个“14天”,你内心的反应是什么?你是否感到焦躁?是否感到迷茫?是否感到孤独?是否感到无助?
根据北师大心理学部的调查结果,本次疫情中,“恐慌”是各种不良情绪中最为普遍的情绪。对安全的恐慌、物资的恐慌等加剧了每一座“围城”中的负能量。应对负面情绪,各位同学要学会临危不乱,保持稳定、积极的心态。我在“大学心理” 的课堂上坚持推行“丰盛日记”,就是每周上课前请大家记录一周以来的三个感谢并进行分享。每次结课的时候,同学们反馈最多的就是“丰盛日记”带来的意外收获。因为通过记录丰盛日记,无论你原本有多丧都能感到,今晚的风还是甜的。很多同学融会贯通,只要心情不好就主动去写丰盛日记,对于调动积极情绪很有帮助。
同学们也可以试试,每天都去挖掘宅家经历中的三个感谢,给自己不断注入强心剂,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在宁静中修身致远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居家的宁静中,或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无法平静。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看到他,人们仿佛就看到了希望。当孩子问我们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家长朋友们又多了一个有力的答案,你心中的答案又是什么?
2月18日,我的一名学生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刚看新闻,妇联决定追授三位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同志为三八红旗手。然后底下一热评说:这种追授体现了错误的价值观,累死在一线应该是要问责领导。【最近困惑我的一大问题,到底什么是正确的!】”这就是总书记口中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你们善于思考、勤于思辨,不轻易攀附他人的理解并勇于发问,这,正是有担当的一代。我的回复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追授表彰的是义,但并不代表对制度欠缺的纵容与放松。大疫当前,年轻的同学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听到诸如“病毒阴谋论”等论调,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读多看多思考,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看待问题,在真刀真枪的考验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宁静中守候家人
“昨晚睡觉前我妈说今天早餐吃油条,然后都到晚上了,说是面没发起来,改成炸麻花了,咸麻花!”
“与我妈合作的史上最烂的凉皮!!!”
朋友圈中,类似这种跟老爸老妈“秀恩爱”的信息还真不少,在众多催促打卡、抵抗疫情、辨别口罩的推送中形成一股香喷喷的清流。在这段日子,跟家人互动起来,营造一段难忘亲子时光,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爱的五种语言》这本书中,要填满每个人的“爱箱”,需要肯定的言语、精心的时刻、用心的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这五种语言。我们在家里,也可以用肯定的言语抵销家中的低气压,在节日、生日、纪念日营造精心时刻,在不能逛街的情况下用心准备爱的礼物,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抱抱亲爱的爸爸妈妈,让爱流动在宁静的家庭之中。
越纷乱,越要冷静;越喧嚣,越要学会在宁静中怡然自处。希望同学们珍惜当下,以逸抗疫。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医护人员持续作战、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全国人民凝心聚力的抵抗下,我们会尽早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打破冬日的凛冽,带着积蓄的力量,催动2020向着更灿烂的方向一往无前。
作者简介:殷实,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职辅导员,2018年度北京师范大学“十佳辅导员”,曾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