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小学教职工编制国家标准执行的是2001年的城市标准,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增设了信息技术、综合实践、通用技术等10多门国家课程和省级课程,现行编制标准不能满足课程改革对教师编制资源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呼吁,国家应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出台教师编制新标准。
张志勇表示,近年来,受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影响,我国学龄人口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从乡村地区向城镇地区流动的趋势不断加强,大中城市、县城教育人口快速增加,形成乡村学校“生少师多”局面。而这些学校超编的教师,因各种原因却无法从学龄人口流出地区有效转移到城镇地区,导致城镇中小学不得不大量编外用工,给城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
为此,张志勇建议,国家应重新修订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充分考虑城市化发展、在校生规模变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充分考虑中小学课程改革、高考改革、课后服务等诸多因素,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提高中小学教师配置比例,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总量。
在编制管理体制上,张志勇建议建立“省级统筹、市域调控、县级使用”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体制。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强化市级管理、县区使用机制。根据学龄人口流动趋势,加大县域、市域间教师编制调控的力度。由市级统筹分散闲置编制资源,盘活市属高校、市属其他事业单位现有空编。以市级中小学系统为单位,把部分闲置不能发挥效益的空余编制集中起来,建立编制“周转池”,定向定量投放。
同时,他建议优化教师编制核定周期,健全教师编制年度统筹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生数量增长情况,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核定全省编制总量,建议调整周期不得超过3年。同时,督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实行按年度统筹调配县区内学校编制分配使用计划,提高编制使用效率。
此外,张志勇还提出,建立教师编制资源刚性管理制度,推进城乡中小学一体化办学,盘活乡村学校教师资源,提高编外教师待遇保障水平,用三至五年时间解决城镇中小学教师编制短缺问题。
原文刊于《中国教育新闻网》2022年03月05日
原文链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203/t20220305_68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