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建立良好教育生态,是‘双减’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快解决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视化’问题,全面修复教育生态,才能保障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将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作为“双减”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突破口,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张志勇认为,目前存在六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一是宣传、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的行为。二是违背国家学制和国家课程方案,提前结束课程备考行为。三是违背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要求,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行为。四是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严重剥夺学生正常睡眠的行为。五是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晚上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行为。六是违背国家有关规定在中小学招生中争抢生源,在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各种实验班、尖子班、重点班的行为。
张志勇建议,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专项行动,列出“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各地、各部门、中小学对照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用一年时间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把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的成效,作为考核地方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业绩和中小学校长、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严重、清理整顿不力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严肃问责。
此外,张志勇还建议在专项治理行动结束后,将相关治理任务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督导常规内容,并作为一段时期内督导检查的重点内容。
原文刊于《中国教育新闻网》2022年03月05日
原文链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203/t20220305_68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