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础和底色,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建议教育部联合宣传部(文明办)、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全国妇联、共青团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家校(园)合育亲子活动计划”,在系列主题活动中养成习惯、陶冶人格、培育素养。
一、创造良好教育生态迫切需要家校(园)合育
家庭教育缺失、亲子关系紧张是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呈现愈发严重的趋势,突出表现为网络沉迷现象严重、抑郁倾向学生增加、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学生自杀事件多发。以南方某省为例,2020年5月9日至12日,就发生中小学生自杀事件32起,致30人死亡。从互联网数据来看,我国每年青少年自杀15万人;21.6%-32%的中小学生有心理障碍问题,网络沉迷学生达2400多万。据权威机构估算,我国有抑郁倾向学生约500万。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与家庭教育缺乏、家长教育方法不当、亲子关系紧张等,许多具有直接关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谐家庭关系,是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任务。
家校(园)教育脱节现象严重。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就是说,科学的学校教育、幼儿教育离不开家校(园)合育。当下,我国家庭教育普遍存“重智轻德”、家校(园)脱节、方法不当等问题。全国妇联最新开展的调查显示,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近50%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另据相关调查显示,约八成的家长表示“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借鉴”,仅有三成家长认真学习过有关子女品行教育、亲子关系等知识,对于家庭教育的特点、规律、方法了解较少;“80后”独生子女家长对如何养育多子女的问题束手无策,倍感困惑,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家庭和整个社会乃至中华民族的未来。
家庭教育需要唱好“三部曲”——知道、做到、坚持。家庭教育家长首先要掌握科学育儿知识,然后应用到实际生活,且需长期坚持。现在很多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道如何科学育儿,只凭感觉、凭想象,或凭儿时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虽然掌握了一些科学育儿知识,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还有些家长只有三五天的热度,不能坚持!
二、亲子活动课程是家庭教育最有效的载体
一个儿童从娘胎里来到世间,需要提供科学的营养才能健康成长。这里的“营养”,既包括物质的,更包括精神的。而这种营养品的提供方,在儿童入园、入学之前是家庭,在其后则包括家庭和学校,甚至还包括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教育产品提供方与消费方的关系,家庭或者说家长,作为儿童的监护人,既是儿童所需要的教育产品的消费者,也是儿童所需要的教育产品的供给方,而这里的教育产品供给,就时间和空间而言,包括家庭和学校两个场域。儿童父母不仅是儿童课程消费的代言人,而且是儿童课程供给的同路人和建构者。在这里,家庭与学校构成了儿童教育产品的共同提供者。
学校与家庭共同设计,在家庭环境中亲子共同实施,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交流分享的亲子活动系列课程,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建议“十四五”期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实施“家校(园)合育亲子系列活动”。如:
习惯养成:让孩子养成文明礼貌、责任担当、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勤于发问、主动分享等好习惯。
家训传承:弘扬家风,传承家训。这是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明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
用眼卫生:开展用眼卫生教育、用眼卫生实践,家长要带头控制看电视、用手机的时间。家长应与孩子一起约定用眼规则,共同遵守。
亲子健身:让孩子养成锻炼习惯,家长要带头与孩子一起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
亲子读书:让孩子读书,家长要带头读书。每学期,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
亲子劳动:家庭劳动是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家长应带着孩子做家务,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等等。
亲子环保:生态文明素养养成从家庭生活环保开始,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开始,开展“环保我行动家庭教育活动”。
亲子研学:开展“亲子研学年年行”活动,研学活动的地点,既可在当地,也可到外地。
亲子沟通: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也要听听父母的心理话,开展亲子心声倾诉活动。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家校(园)合育有效机制
科学的家校(园)合育,需要家长、孩子、教师三者有效互动,信息透明,相互促进,携手坚持。虽然大家都知道家校(园)合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家长、孩子、教师三方的家庭教育活动和认知体验,形不成教育互动和信息分享闭环系统,很难形成家庭亲子教育行动的持续激励机制。互联网平台为新时代家校(园)合育提供了技术条件。家校(园)合育可以依托技术平台,按照“一个理念、五项措施、一个报告”有序实施。
“一个理念”,就是连续、持久地“做”,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行动化、动作化、场景化。家庭教育贵在坚持,必须通过持续不断地“做”,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通过“做”,把家长“摆进去”,唤醒家长的教育自觉,改变家长原来可能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而教师则通过给学生“示范做”、监督“家长做”等,指导、引领家庭亲子育人活动。
“五项措施”,包括每天坚持做的“好习惯”练习、每周一次“好习惯养成观察表”、每月一次“儿童对家长评价表”、每学期两次“儿童成长记录表”、每学期一次“家长意见调查表”。所有这些工作,都可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简单方便,利于坚持。
“一个报告”,就是在学期末,互联网平台分别为校(园)长、教师、家长提供期末总结报告,其中包括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这些数据可作为校(园)长、教师、家长了解儿童亲子活动进行后的成长变化,作为调整或变更以后亲子活动的依据。
依托技术平台,开展“家校(园)合育亲子活动”,可有效解决以下五个“痛点问题”:一是家庭教育理念落地缺乏操作平台和抓手;二是家长行为改变难;三是儿童习惯和人格养成难;四是家校(园)脱节;五是家庭教育数据采集渠道难。
四、加强“家校(园)共育亲子活动计划”的组织实施
启动实施“家校(园)合育亲子活动计划”,是有效落实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可靠抓手,需要建立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由教育部牵头,建立宣传部(文明办)、教育、财政、人力资源保障、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组成的活动计划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活动的设计、实施与管理,每年确定亲子系列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开发家校(园)合育互联网互动平台。
教育部门会同共青团负责家庭教育志愿者招募,与妇联、共青团合作开设家校(园)合育课程,组织实施好亲子系列活动。
文明办将“活动计划”实施纳入市、县(市、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妇联将活动纳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教育部门将“活动计划”实施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等。
(作者张志勇系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原文链接:http://app.jyb.cn/zgjybapp/zixun/lianghui/202005/t20200524_330306_sha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