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专题新闻»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人民日报评论员:立足岗位书写报国之志——三论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

人民日报评论员:立足岗位书写报国之志——三论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

爱国之志,中华魂魄;奋斗之行,时代强音。爱国从来都是具体的、实践的,需要用热血挥就、用奋斗书写。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弘扬爱国奋斗精神,重在践履、贵在力行。广大知识分子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

 

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用行动来映照家国情怀。从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无不是家国情怀的生动表达。近代以降,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独立和振兴上下求索、前仆后继,甚至甘洒热血、慷慨赴死。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一批知识分子突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开展科学研究,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照亮着知识分子的光辉形象,挺起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脊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了爱国奋斗精神新的内涵,那就是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它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怨无悔,是实验室里废寝忘食、不舍昼夜的刻苦钻研,是埋头案牍间述学立论的潜心思考,是立德树人、化育英才的循循善诱,是勇攀科技高峰、护驾国之重器的创新自信,是奔走野外探测山河的寂寞坚守,是深入田间地头传授技术的耐心细致。不论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学历、职称和地位,都要怀揣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对民族的赤诚之意,对知识的炽热之心,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在时代洪流中书写精彩人生。

 

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勇于担当、引领创新,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宝贵品格。面对转型发展的急切需求,面对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滚滚潮流,知识分子尤当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坚定创新信心和决心,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搞技术,就要不甘雌伏、奋发赶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搞创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时代精品。

 

“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60多年前,几千交大师生,从黄浦江畔奔赴渭水之滨,扎根西北荒原教书育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历来是知识分子的无悔选择。广大知识分子要弘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壮怀大我,把根深深扎进人民群众之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基层是发展空间广阔的舞台,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是建功立业的热土。要深入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诊室课堂、车间工厂,传授致富技术,贡献发展良方,用智慧点亮希望,用知识造福群众,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浇灌爱国奋斗精神之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