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专题新闻» 党史学习教育»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系列专家谈】夯实“三大”基石 赋能“十四五”数字乡村发展

【“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系列专家谈】夯实“三大”基石 赋能“十四五”数字乡村发展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回顾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命题,光明网理论编辑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共同策划推出系列文章,邀请北师大政府管理学院的专家学者发挥各自学术专长,深入总结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2018年,我国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随后,数字乡村被明确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0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浙江、江苏、广东、湖南等省份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政策文件,117个县(市、区)入选国家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地区。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结合点,也是势在必行的有效手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发挥数字优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和乡村绿色发展活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释放数字红利,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的认真贯彻实施下,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态势和成效良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因此,“十四五”期间数字乡村建设尤为关键。政策、技术和人才可视作数字乡村建设的三大基石,发展数字乡村需要在这三方面综合发力。


数字乡村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根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和《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显示,数字技术正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竞相涌现,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乡村数字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日益融入乡村治理,有益推动着数字乡村规划设计和乡村网络文化发展等,乡村治理的运作模式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特点。“互联网+”在农村党建、政务服务、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方面得以进一步快速延伸和深化应用,提升了乡村治理的工作效率效能,以及精准化程度和数字化水平。


  二是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持续提高。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下,我国数字乡村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三是乡村信息服务持续优化升级。依托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乡村在数据资源建设、数据管理与服务、市场信息分析等方面的信息服务能力得以提升,乡村金融、农产品市场、民政、就业、社保、医保等方面信息服务提档升级、日趋完善;乡村居民的消费、学习、支付、身份认证、咨询、申请、产品营销等方式走向网络化、移动化、便捷化、高效化。


夯实数字乡村发展的三大基石:政策、技术与人才


  政策是数字乡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数字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技术是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加速引擎,创造和培育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新机遇、新途径、新模式;人才是引导乡村治理和构建数字乡村新发展格局的智力保障。


  夯实政策基石:形成数字乡村发展的引领力和保障力。一是完善数字乡村发展政策,有序强化制度保障。加强政策引导,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加快农村电商与乡村物流的布局,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结合乡村信息化、数字化基础设施现状,因地制宜制定精准的优惠政策与专项扶持资金项目。二是深化政企长效联合机制,有效推进建设进程。农村地区应以政策为导向,开展与涉农互联网企业等的合作,发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建立长效的政企合作方式。三是制定科学评估测度策略,高效监测建设质量。政府部门需要因村施策,科学评估不同地区的数字乡村发展需求、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进程,以评估促发展,为数字乡村建设保速保质。


  夯实技术基石:形成数字乡村发展的推动力和创新力。一是发挥信息技术强大优势。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深入融合农村的生产、教育、医疗、环境等,让农村数据“上云”,让广大乡村和农民充分共享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二是打造乡村治理数字平台。依托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记录并可视化呈现乡村信息,整合乡村内外资源,实现数据共享,释放数据价值,依托数据驱动开展科学规划和高效管理,精准地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三是开发乡村特色发展模式。尊重乡村特点及其信息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分类别、分阶段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行差异化推进战略,协调分配要素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盲目或重复建设。


  夯实人才基石:形成数字乡村发展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一是培育基层专业数字人才队伍。一方面,推动基层政府人才转型,可通过在政府内部培养数据技术相关专业人才,调整人才结构,合理保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待遇,为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基础;另一方面,盘活存量、培训农村现有人才,充分发挥农村现有人才的特长,加大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农民企业家等群体的数字技术运用能力。二是利用社会资源优化人才培训。开展校企联合,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的技术资源,面向农村不同群体及其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技能指导;注重培育模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力量,围绕数字信息的采集、鉴别、利用、分析等能力,打造全方位、多主体、多元化的培育模式。三是注重从农民群体中培养人才。农民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培育新型农民,从农民群体中培养人才可以有效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和推动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推动数字乡村发展需要让农民能用、会用、善用各种技术惠民服务,让智能手机和计算机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新农具”。


  在党中央部署实施的数字乡村战略指导下,各省正在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乡村发展之路。展望未来,为了有序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数字乡村的建设需要聚焦“三农”,在适应“三农”特点、满足“三农”需求的基础上持续服务“三农”发展;需要在积极推进乡村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持续推进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数字经济的产业化、农村治理的精准化和农村数字资源建设的一体化;需要学习借鉴全球数字乡村发展态势,探索我国数字乡村发展路径,评估数字乡村发展成效,总结数字乡村建设经验,构建科学、高效、绿色、安全的数字乡村建设格局,让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



原文刊载于光明网-理论频道;作者李春秋系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https://theory.gmw.cn/2021-06/26/content_34951560.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