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下午,当我听到郑先生去世的消息,既震惊又难过,郑先生过往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有如电影,一幕幕涌上心头。
我是2005年留校在生态所工作,主要负责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生态学科的文秘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因为实验室建设和学科发展的事情麻烦郑先生。当时我刚工作,是生科院最不起眼的小人物,而郑先生早已是院士了。我的办公室与郑先生的办公室都在生科院的二楼,隔了两个门,每当领导跟我交待“这件事情要征求一下郑先生的意见”,我就会自行去敲郑先生办公室的门,递上材料,然后跟郑先生说我需要他多久把材料返回给我,郑先生每次都笑呵呵地听我说完,在他的日历上做好标记。有时我去敲门郑先生正在会客,我就不管不顾地走进去,跟郑先生说着我的请求,郑会开玩笑地跟他的客人介绍说:“这是我们所的秘书,是管我的”。直到2021年我因生态所学风建设项目采访张雁云老师,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郑先生的日程特别忙,有事找郑先生都要事先通过张雁云老师提前预约才成。但郑先生从没有因我的大胆莽撞而拒绝过我的请求,相反每次都对我笑呵呵地并且准时把材料返回给我。
2021年生态所获批了中国科协的学风建设项目,项目要求4个月就结题,时间非常紧迫,我第一时间给郑先生写了邮件,希望他能够帮忙提供一些学科发展历史材料及报告撰写的建议。郑先生非常热情的回复了说他很乐意帮忙。自此,我隔三差五地就去郑先生办公室采访,请他帮忙回忆很久以前的历史。我们拟定了一个提纲,每次我去他办公室谈其中一条,常常一谈就一个上午或下午。他平时想到一些事情也会在电脑里帮我打出来。一次张雁云老师下午下班后路过郑先生办公室,看屋里的灯亮着,以为郑先生忘记关灯了,就进去看看,发现郑先生正在帮我整理学风建设的材料,第二天张雁云老师见到我,告诉了我郑先生那么晚了还在忙着给我“写作业”。我听后非常感动。
有一段时间郑先生住在校外京师园的家里,那时郑先生因腰椎问题导致走路腿疼。有一次我把我写的材料发给他,郑先生发现有许多不妥之处,决定第二天来学校跟我一起修改。我当时说我开车去接他,但都被他再三婉拒了,他坚持自己打车来。我们约好上午10点见面,他8点半就从家出发了,因为早上高峰期,在外面等了20多分钟打不到车,他怕晚了,就挤公交车来了师大,下车后顾不得照顾老伴也顾不得自己的腿疼急忙往办公室赶,生怕迟到,结果比约定时间提前5分多钟赶到了办公室。郑先生是著名学者、院士,为了跟我这个无名小卒的约定,年近九十挤公交赴约,令我感动也令我敬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在郑先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郑先生一生低调谦和,严谨自律。他的人生精彩纷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成就数不胜数,是我们后辈学做人做学问的楷模。郑先生的离去是生态学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遗产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玉芬
2023年10月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