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专题新闻»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郑光美院士» 郑光美先生,我一生的贵人

郑光美先生,我一生的贵人

人生历程中,能够让我们的生命轨迹因某种方式而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人,就是我们的贵人。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因贵人所带来的生命轨迹改变的机会,能有一次便是万幸。而我的恩师郑光美先生,乃是我一生的贵人。


天道不言,今生缘有源


我与郑先生最早相识于1986年。当时,我是山西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参加了班里的鸟类研究兴趣小组。其中,太原市麻雀的生态学是我们关注的课题。在阅读文献时,我发现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先生对北京地区的麻雀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于是,我就斗胆给郑先生写信请教一些问题。让我惊喜万分的是,郑先生很快回信给我,并耐心解答了我的问题。一位鸟类学名家对青年学生的关爱,让我十分感动。


1985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山西省生物研究所继续从事我钟情的鸟类学研究。期间,虽然没有机会与郑先生接触,但他作为中国鸟类科学的引领者,特别是对珍稀雉类的研究,一直悄然无声但却强烈激励着我坚持对科学的追求。


润物无声,师恩惠一生


1.求学


1994年的中国,正在经历一波下海经商的浪潮。每个人都必然经历时代潮流的冲击。彼时,我面临继续坚守自己倾心的鸟类研究、还是随波逐流的艰难抉择。攻读博士学位,成为让我能坚守初心的一线曙光。当时的中国,能够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少之又少,获得读书的机会因此难之又难。况且,我没有硕士经历,只能以同等学历的身份参与竞争,上岸的不易可想而知。


上大二时郑先生给我的回信,成为我联系郑先生的勇气。让我激动的是,我得到了先生认可。他向有关部门解释,虽然该生没有读过硕士,但已经有9年的工作经历,相信其可以完成学业。


于是,我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真正踏入鸟类学研究的殿堂的我,内心充满自豪,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更有对先生的感恩。这次生命轨迹的重大改变,让我有机会看到新的、更广阔的世界,也为我的家庭带来希望。


2.进藏


1994年12月的一天,我的命运因郑先生而发生了第二次重要改变。那天,郑先生建议我的博士论文围绕西藏特有物种藏马鸡的生态学展开,并根据国际鸟类学研究的动向,向我阐述了这项研究的意义。


郑先生所赐予我走进青藏高原的机会,让探索这片神奇大地鸟类生命世界的奥妙并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3.入职


1997年在我即将毕业面临新的选择之时,郑先生再次改变了我的命运。


先生十分关心我毕业后的去向,多次为我提供建议和机会。有一次,他与武汉大学陈家宽教授一起开会,借机向提起我毕业的事情。因为我是郑先生的学生,加之武汉大学动物学的发展也需要新鲜力量,陈老师当即表示欢迎。此后,郑先生为我分析了武汉大学的优势,并说“武汉大学校园景色优美,就像颐和园一样”。我因此来到武汉大学,继续青藏高原鸟类科学研究。


4.一生的力量


毕业以后,我与郑先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接触。郑先生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我。同时,他的学术影响力,无形地庇护着我,我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无论大小,都离不开先生所赋予的潜移默化的力量的推动。


厚德载物,薪火永相传


2019年8月10日,长春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鸟类学大会期间,我看到郑先生站立在东北师范大学校园内老一辈鸟类学家傅桐生雕像前的情景。那天,郑先生给我讲起了往事。他说,六十年前,拥有法国博士学位的傅先生是库加金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班的班主任,而那时的郑先生是班里的一名学生。傅先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就像学生们的一位老伯。


在雕像前的郑先生,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唯有思绪而无言。这一幕,让我十分感动,感动于世事沧桑而师生之情永存,感动于桃李春风抚润万物而不争。



这里,我再次奉上当时我写的一首短诗,以此追思与郑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感恩先生对我一生的呵护。


风雨六十年,故园遇先贤;

欲问却不能,思绪作千言。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卢欣

2023年10月5日于武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