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专题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权威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权威解读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权威解读之一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凝聚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改革发展共识、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师大新闻”栏目开设“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权威解读”专题,围绕学校推进实施的重大战略工程和师生校友关心的热点问题,邀请校领导进行权威解读,以解疑释惑、凝心聚力,为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640_副本.jpg

本期解读人

常务副校长 王守军


问题一  党代会报告提出,珠海校区要做好学校增量改革的示范区,请您具体谈谈如何打造教师教育南方高地?


北京师范大学是师范教育的排头兵,为党和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好老师是我们的核心责任。在新时代,北京师范大学努力服务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但也遇到了创新不够、资源不足、机制不畅等多方面的问题。2019年4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珠海校区,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崭新的机遇。


640 (1)_副本.jpg


以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办学20年的物质条件和精神财富为基础,学校探索培养新时代教师,除了招收公费师范生,2020年招收了“志远计划”师范生,为最后脱贫摘帽的52个县培养好老师;在这个经验基础上,向国家建言实施“优师计划”,并在2021年开始招收“优师计划”师范生400人,2023年招生规模扩大到800人,逐步达到每年为832个脱贫县的每个县培养1名好老师的目标。当然,这还并不是我们通过增量实现服务中西部基础教育的全部。学校通过乡村教育帮扶、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百千万工程”、“强师在线”等方式,面向中西部地区开展现有教师的培训和提升,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系统教师培训体系;学校还通过质量监测等方式为基础教育提供诊断和分析,服务政府决策和学校办学;学校实施“启航计划”,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越来越多的学生志愿到中西部基础教育学校从教任教;学校在珠海举办“中国教育创新公益博览会”,成为教育界的盛会;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成为优秀的教师发展机构。可以说,在学校“强师工程”全面推进过程中,珠海校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增量改革”中,“改革”是与“增量”同样重要的任务。学校在珠海校区的师范生培养中,探索完善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培养方案;在本科生阶段,试行“学院+书院”的协同育人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推动京珠两地师资、课程、图书资料、实习基地等资源的共享;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试行“预聘-长聘”的新机制,面向全世界招聘教师;在教学科研条件建设上,优先建设教学实验平台和理工实验平台,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共性服务;在空间资源的配置上,对每一间房屋都按照有偿使用的方式收取房屋资源占用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当然,改革还在进行、创新永远在路上。


面向未来,按照在珠海校区打造教师教育南方高地的目标,学校还会在珠海校区成立湾区教师学院,为港澳地区培养新时代好老师,目前已经开始了港澳教师培训的工作;学校已经在珠海布局直属的基础教育学校,在广东合作举办基础教育学校,托管当地的基础教育学校,帮扶珠海、江门等基础薄弱的基础教育学校,这就能够形成一流的中小幼办学体系,将为我们的教师培养和成长提供“实验室”和“试验田”。立足大湾区的教育与科技融合创新体系、教育创新成果的交流互鉴体系、终身学习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也都将不断完善。总的来说,教师教育南方高地是北京师范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的重要支点,也是随着教育强国建设而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奋斗目标。


问题二  党代会报告提出,按照“智慧科技、兼容开放、校城融合”标准,大力推动昌平校园F区建设,请您谈谈具体的规划和举措。


在昌平区办学是学校整体长远布局的内容之一。我校目前在昌平区有三个校园,一个是沙河高教园G地块在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一个是育荣校园在2023年修缮后已经投入使用,还有一个是在沙河高教园F地块等待开发建设。自从2003年控规调整确定F地块,由于土地等各种原因,一直未能开始建设。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其列入重点工作,既是广大师生的殷切期盼,同时也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


640 (2)_副本.jpg


大家知道,基本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完成。学校以只争朝夕、志在必成的决心全力推动昌平校园F区的建设。关于这个地块的工作,目前阶段的关键在于土地、规划和立项。2022年,我校与相关方面签署了涉及土地使用的《四方协议》,这个协议需要落地实施;学校正在推进F区的概念规划和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这两个方案齐头并进、高效协同,会陆续完成并上报;按照2024年底开工的目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工作安排和落实。


按照规划,F区地块总面积为750亩,建设规模为地上35万平方米、地下15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1.05,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约可承载10000人生活和学习。按照定位,F区将成为以理工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为主的校园,并作为学校的副中心。新校园建设投资巨大,相关的筹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之中。


问题三  党代会报告提出,培育产业、基金会、科研经费、培训和教育服务、资产收益五大财政支柱,请您具体谈谈学校这方面的规划。


学校的运行、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经费保障。为了做到学校财务的健康可持续,既要节流更要开源。除了财政拨款作为办学经费的主渠道以外,学校还规划了所谓五大财政支柱,就是要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校办产业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规范的基础上谋求创新发展。产业尤其要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做好学校与市场的媒介、成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主动承担和完成对学校的经济贡献。


教育基金之所以能够作为财政支柱,一方面是学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众的公益意识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增强,他们以捐赠形式对教育的支持越来越多。近年来,学校在争取社会捐赠方面做了大量广泛而深入的工作,教育基金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学校希望进一步开拓社会捐赠渠道、扎实做好项目管理、提供周到的捐赠服务,使教育基金成为学校稳定的收入来源之一。


科学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既要通过科学研究不断产生创新成果,也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高水平人才。科研经费就是对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保障。当然,科研经费数量只是科研能力和规模的表现形式之一,学校并不简单地追求科研经费数量,而是更希望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科研质量和科研效果。


教育培训是一流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作为师范大学的排头兵,我校的教育培训主要是围绕教师培养、提升和发展来进行的,并且在培训对象、授课师资、保障条件、机制优化等方面都做出长远规划,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资产收益包括了利息收入、公寓收入、房屋有偿使用的收入等等,这些收入需要精打细算和精益管理。这些收入的实现,既能够支持学校发展,同时也会形成各种良好的机制,约束不合理需要,减少低效和浪费,提高学校资源配置效率。


学校财政支柱建设的目的,并不是为“钱”而谈“钱”,而是为“事”而谈“钱”。我们常说学校资源配置要做到“事财结合”,“事”在前、“财”在后,干成“事”是目的、有“钱”可用是手段。孰“本”孰“末”,一定要把握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