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凝聚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改革发展共识、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师大新闻”栏目开设“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权威解读”专题,围绕学校推进实施的重大战略工程和师生校友关心的热点问题,邀请校领导进行权威解读,以解疑释惑、凝心聚力,为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本期解读人
校党委副书记 韦蔚
问题一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建设更加智慧便捷的校园,请您谈谈未来五年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数据驱动治理以及京珠两校区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的举措。
信息化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基础,在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是推进未来创新发展的动力。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擘画,明确要求“抓好数据驱动治理”“建设更加智慧便捷的校园”,学校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两校区多校园信息化协同工作机制。多校园办学格局成为学校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学校着力构建多部门参与的信息化协同工作体系,加强两校区统筹力度,统一顶层设计、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绩效评估、隐私保护、安全规范等相关制度,为两校区互联互通提供保障。
二是升级多校园“一体化”IT基础设施。夯实两地多校园互联基础,拓宽两校区互联链路带宽,扩容学校IDC机房云计算资源和云存储空间,完善跨校区视频会议系统,强化“上网一账号、校园一卡通、服务一体化”基础体系。建设混合云数据中心,完善跨校区灾备云数据中心。支撑两地多校园计算资源、科研数据、电子资源一体化,深入推动京珠两校区互联互通。
三是强化管理应用平台建设。加强统一信息门户、统一移动应用、统一办事服务等信息化公共服务大平台的集约化建设。推进“一站式”管理服务流程再造,升级线上“一站式”服务大厅,拓展线上线下自助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分层分类、规范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支撑能力和管理服务效能。实施智慧物联工程,构建校园智慧生活服务平台,基于实体和虚拟校园卡、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打造特色智慧服务场景。
四是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加快推进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升级统一教学门户。在珠海校区、北京昌平F地块建设新型智慧教室,海淀校园逐步升级改造现有教室,深化新型智慧教室在多校区“同上一堂课”中的应用。推进学生学情大数据应用建设,支撑“三全”育人。
五是大力推动数据驱动的现代化治理。第一,进一步加强校务数据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健全校务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好校务数据工作评价指挥棒作用,打造主动参与、权责明确、全员共治、成果共享的“校务数据一盘棋”文化生态。第二,进一步提升数据自主研发、分析挖掘与定制服务能力,重点围绕宏观监控决策、学科绩效考核、教育评价改革、教学科研创新等,研发功能丰富的数据应用系统,广泛拓展校务数据赋能场景。第三,为基层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发挥数据内容积累与平台技术优势,以丰富的数据可视化、报表应用支撑院系管理与决策,以智能填表应用提升院系师生填表效率,持续减轻填表报数工作负担,提升基层数据获得感。
六是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坚持创新引领,促进能力提升,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模型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以新技术培育新动能,促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模式变革、质量提升,支撑教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坚持安全发展,严守风险底线,协调推进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着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守住网络安全底线,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未来五年,学校信息化工作坚持面向“双一流”发展目标,面向“一体两翼”发展战略,面向服务“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宗旨和使命,坚持应用驱动,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精准服务,打造“人、物、网、数”连通融合的新型智慧校园,积极推动数据驱动治理,形成北京校区综合引领、珠海校区特色发展的多校区信息化一体化格局,以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问题二 请您谈谈如何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
一直以来,北京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这既是建设一流人才队伍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学校将贯彻落实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不断完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贯通多方监督主体,压实监督责任,强化监督协同,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实效,扎实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一是健全监督制度机制,确保师德监督有力有序。学校修订出台《北京师范大学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工作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校院两级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的组成、职能和议事规则,规范了违反师德行为的监督等工作程序。要进一步细化师德监督责任,发挥二级师德委的作用。进一步健全校院两级师德师风问题隐患排查机制,建立台账跟踪管理,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建立健全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提高处置重大问题和舆情的能力。
二是贯通多方监督主体,确保师德监督力量整合。完善现有电话、邮箱、信箱等举报平台,健全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规范举报接收及处置流程。重视网络、媒体对教师的监督,及时关注网站、媒体信息,及时处置师德师风舆情。
三是压紧压实监督责任,不断织密师德监督网络。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作为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贯穿在教师成长和管理各环节。研究出台《北京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压实院(系)师德师风建设直接责任的实施办法》,明确院(系)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主要工作责任。强化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在教师成长和管理各环节发挥政治和师德双把关作用。
四是加强监督惩处协同,筑牢师德师风底线红线。用好党委教师工作部与学校纪检监察机构建立的《关于师德师风问题沟通协调与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师德师风监督惩处“一组三会”协同机制,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沟通,共同研判、协作分工,集体协商决策。
五是深化监督结果运用,确保师德监督闭环见效。针对监督中发现的师德师风问题隐患,所在单位要及时教育引导、精准干预、跟踪处理,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监督中发现的师德师风问题,按规定进行严格处理、通报警示,切实做到“零容忍”。落实问责措施,各有关单位对学校师德师风情况开展常态化监测和定期研判,根据职责权限和责任划分进行问责。
问题三 请您谈谈如何完善“大宣传”格局,讲好新时代红色师范故事?
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绘就了未来五年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崭新蓝图,其中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以红色基因为底色、追求卓越为本色、敢闯敢试为亮色的校园文化浸润心田,人心思齐、人心思干、人心思上的干事创业氛围浓厚,学校改革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持续增强”的战略目标。对标这一目标,我们要深化“大宣传”理念,完善“大宣传”格局,以更加系统性、全局性、贯通性的思维,来统筹学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和舆论支撑。
结合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打造一流大学文化,增强治理软实力”,从宣传思想文化三位一体的维度整体考量,我们可以把“追求卓越、崇尚规则、共谋共治”三大文化建设作为工作抓手,进一步健全更加系统、有力、高效的“大宣传”格局,更大范围、更高声量讲好新时代大国师范故事,引领和鼓舞广大干部师生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创出新局、干出新绩。
一是以追求卓越文化为抓手,丰富“大宣传”格局的内容供给和理念创新。加强对办学传统、校训精神等文化要素的挖掘凝练和宣传报道,凝聚师生校友的情感和价值认同,讲好坚守初心教育报国的红色师范故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强师工程、全民素养教育工程等重大战略部署做好主题宣传,展现“四有”首倡之地的新作为,讲好引领未来教育变革的卓越师范故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对各类典型人物事迹、重大项目成果等的深度宣传,讲好北师大人勇攀高峰、奋斗圆梦的故事。
二是以崇尚规则文化为抓手,夯实“大宣传”格局的制度建设和阵地管理。不断优化、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风险研判,严管阵地,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强化全校师生员工的规则意识,提高各项制度在基层一线的执行力,站稳守好各类宣传思想文化前沿阵地,构建全链条闭环式的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地落实体系。
三是以营造参与文化为抓手,拓展“大宣传”格局的人员队伍和传播链条。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处处都是“直播间”,要引导大家以主人翁姿态,带着爱校荣校的情怀和守土有责的态度,用更立体的视角、更多元的渠道展示学校改革发展成就和北师大人的良好精神风貌,让专家学者、教职员工、青年学子、广大校友等都来做讲故事的人,一起讲好师大故事。另一方面,继续做好“共融”文章,进一步推动京珠两校区的校园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破壁垒、打通关联,发挥融媒体矩阵作用,夯实基层工作力量,同时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拓展全球传播渠道,形成学校全员参与、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宣传”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