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9月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承办的“东方美学·数字再生——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互动美育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举办,向观众沉浸式展示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交融魅力。
据《左传》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华传统服饰凝聚着东方美学精粹,更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此次展览由“锦绣华章”“天人合衣”“数字再生”三个部分组成,以中国古代帝王服饰上的“十二章纹”为主线,在具象化、空间化呈现纹样演变的同时,运用数字再生技术进行趣味演绎与再创作。
与传统展览不同的是,此次展出内容均为数字展陈,从服饰研究、三维制作到策展实施,足足有两年之久。展览是融合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数字化研究成果、美术设计、音乐舞蹈、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实践教学成果的创新尝试,更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积极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一、品纹样学内涵,欣赏传统服饰数字化成果
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纹样承载着古人的审美情趣与美好期望,寄予着人们对自然的畏惧、对生命的信仰,是中华民族沉淀几千年的珍贵文化遗产。第一展区名为“锦绣华章”,以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十二章纹”(日、月、龙、星辰、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黻、黼)为切入,精美的纹样配以讲解,让观众欣赏其艺术魅力的同时,更能领略其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
二、 以服饰见天地,沉浸式体验天人合“衣”
日、月、星辰、山、龙……“十二章纹”的出现源于古人对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敬畏,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力量和象征,共同构成一个和谐而有序的宇宙,反映着古代中国人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对于至善至美的向往。
第二展区“天人合衣”特别设置了cave体验区,以环绕式粒子光影与三维投影技术,带来华纹锦绣之美的沉浸享受,让每位观众都能体验集天地于一身的帝王章服,伴随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谱曲的空灵音乐,感受东方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
三、 未来已来,以AIGC探寻东方美学创新发展之道
第三展区“数字再生”展出了不少学生的再创作作品。这些风格迥异、色彩鲜明的“十二纹章”作品,完全通过AI创作工具智能生成。这既是传统艺术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是目前智能信息化时代下,主动突破艺术学科师生教与学、创作与生产传统的一次有益探索。
此次展览旨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共享方式走进校园、走进大众,以服饰见文化自信,以美育筑人文素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将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不定时讲解,为广大参观者献上一场东方美学与数字技术的精神盛宴。
此次展览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传播交流推广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