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综合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昌平校园博士生学科交叉创新论坛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首届昌平校园博士生学科交叉创新论坛举行

5月20日,首届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博士生学科交叉创新论坛在昌平校园举行。本次论坛由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部(研究生院)、科研院、昌平校园综合管理办公室联合主办,8位来自学校各专业领域的专家教师,及“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立项团队受邀参加本次活动。


开幕式现场


昌平校园博士生学科交叉创新论坛是“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委学生工作部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服务,创新工作形式的一项探索,首届论坛的举办为昌平校园搭建起又一个跨院系跨专业的师生交流平台,为建设昌平校园学科交叉融合氛围,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常态化发展,打造高质量学术品牌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吕晓慧致开幕词,她回顾总结了“博一学科交叉基金项目”自2018年秋季设立以来取得的成绩。项目实施5年半以来,共支持立项131项,项目成员超过700人,开展的各类学术交流和学习实践活动覆盖了昌平校园全体学生,也延伸到校内其他学生和校外,切实达成了拓展博士研究生学术视野,促进跨学科合作的目标。她鼓励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练就科研本领,服务国家建设,讲好北师大博士生砥砺前行、不负韶华的科研青春故事!


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徐洪通过视频致辞,她高度评价同学们积极参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际行动,鼓励大家通过跨学科交流寻找新的科研增长点,共同回答时代之问。同时,她还对学校科研大讨论专项工作情况进行系统介绍,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大讨论,为学校科研事业发展出谋划策。


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吕晓慧、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徐洪在开幕式致辞


论坛开幕式上,系统科学学院院长陈晓松教授以“现代科学的发展:从还原论到涌现论”为题作主题报告。他回顾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指出新的发展态势及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时期的科研要求。他介绍了从毕达哥拉斯到开普勒、从伽利略到牛顿以及从还原论到涌现论的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指出复杂系统研究迫切需要不同背景科学家的跨学科研究,连接自然科学、物理科学和社会科学,才能解决科学中的最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指出了跨学科研究中的难点和挑战,建议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走出舒适圈,加强交流合作。


系统科学学院院长陈晓松教授作主题报告


本次论坛设置四个分论坛,采用学术报告、专家点评与海报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邀请系统科学学院院长陈晓松、水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付永硕、文学院副院长卜师霞、历史学院教授张越、科研院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王瑞敏、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赵云慧、地理科学学部教师杨建卫、教育学部教师江永强作为分论坛点评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郑丽丽、系统科学学院李艾文、环境学院陈永朋、心理学部原悦等4位往届项目优秀代表,分享了已结项项目的研究成果与跨学科研究经验。来自15个院(系)的25位同学汇报了2022年秋季学期立项以来本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各点评专家为各项目组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宝贵指导建议。


分论坛报告现场


分论坛点评专家


在论坛闭幕式上,专家组对各分论坛汇报情况进行总结,为同学们就需要开展学科交叉项目提出了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依据现场专家打分与现场投票,论坛还评选出 “分享达人奖”“科研奋进奖”“展示风采奖”。


专家总结


颁奖环节


为鼓励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参与本次论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吸引更多志同道合、专业互补的同学了解学科交叉研究,论坛还设置了线上与线下海报展示环节,线上浏览量超过1500人次,线下各项目组与参会师生积极交流与探讨,现场氛围轻松愉悦。


分论坛海报展示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学科交叉基金项目是昌平校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自2022年项目优化升级后先后推出“联创联盟”博士生研究兴趣展、“铎声”青年学术沙龙、博士生学科交叉学术创新论坛等活动形式,逐步形成系统性、立体化的学科交叉融合教育项目群。未来,党委学生工作部将继续完善,不断精进“博士生学科交叉基金项目”的管理与服务,并结合昌平校园“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建设工作,重点打造昌平校园“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建设“学科交叉知识与信息便捷获取的自助学习平台、科学家精神引领的学术交流平台、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实践平台”三位一体的研究生社区工作模式。继续为学校人才培养贡献管理力量,继续服务好同学们的成长需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