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北师大举办“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培训暨“思想铸魂”市级论坛。会上,市教委和北师大共同宣布启动“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家型校长教师涵养计划”项目(以下简称“涵养计划”)。该涵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在基础教育界能够起到学术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经各区推荐、市级专家评议,35人入选涵养计划培养对象。涵养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具体实施。
涵养教育家型校长教师“领军群体”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总目标,到2025年,北京地区需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教育思想、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
此次涵养计划旨在为北京市培养一批在基础教育界能够起到学术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涵养计划将聚焦帮助学员厘清未来的发展方向,具备教育家型校长教师的学术领导力,成长为具有扎实专业素质和教育领导力的领军人才,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千余名特级校长、教师和骨干教师同上一堂课
此次项目启动活动暨北京市教委“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市级层面组织示范培训,引领带动各区开展区级层面培训,推动全市教育系统掀起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热潮,引导广大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信念和情怀,立足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育人能力的整体性跃升。
北京师范大学线下会场
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和专家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韩劲红,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葛巨众,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清华大学资深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管理处处长龚河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宋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两个培养单位的领导,涵养计划35名培养对象以及全市各区教育委员会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负责同志。263名2023年新入选的北京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3093名2023年新入选的北京市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北京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和幼儿园骨干主班教师也参加了活动。上午的活动由葛巨众同志主持。
在开幕环节,汪明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与专家莅临北师大表示欢迎,对各位校园长、教师入选涵养计划表示祝贺,对北京市教委的信任表示感谢。汪明宣布涵养计划正式启动,希望经过三年培养,参训校长教师成长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教育家型校长教师。
韩劲红在讲话中肯定了北京市在推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希望北京市在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实践中践行教育家精神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李奕在讲话中强调,首都教师要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北京市将以教师队伍之强支撑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之要,广大教师要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做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实践楷模。
顾明远进行了视频致辞。他指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传爱党爱国爱人民之道,需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本领,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用教育家精神来指引和激励自己的成长,树立全面发展观、人才成长观,终身学习观和系统培养观。
作为涵养计划培养基地负责人,朱旭东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解读。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相关论述,深入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指引”,结合教育强国战略,介绍了项目背景、目标、路径、课程体系、成果和评价方式等。他强调了校长、教师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校长、教师们要响应新时代的呼唤,以教育家作为教育教学的最高追求。
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和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教师马珏分别代表校长学员和教师学员发言。
谢维和为此次“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培训作题为《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锻造高水平教师队伍》的主旨报告。在报告中,他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从政治站位、人格修养、专业标准、科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人生境界六个方面对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进行了分析,勉励广大教师应站在教育前线,引领学生成长。
在下午举行的“弘扬教育家精神,思想铸魂”论坛上,35名涵养计划培养对象与4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者共同围绕“教育家的内涵与使命担当、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治理、践行教育家精神——发挥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示范引领作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来自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9位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重点分享了自己对教育家精神的认识、在实践中的行动举措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思考:一是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如何坚守初心,通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二是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构建高质量的育人体系、治理体系,担当使命培育新人;三是从国家和时代视角,深入思考教育“为何”和“何为”,既要回应和解决个性教育问题,更要肩负“骨、特、代”“特有”教育群体使命,研究解决教育共性、战略难题。4位学者结合大家的发言,从学术与实践的角度给予专业点评与指导。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要大力学习和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要以教育家的情怀与格局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教育家的标准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