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号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35名师生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展为期一周的“智慧赋能 数字引航”主题实践活动。
2024年7月至8月,实践团分别前往新疆阿克苏温宿县第七中学、温宿县第二小学及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小学进行数字素养支教活动,并开展了“乡村少年数字加油站”捐赠仪式、2024年“@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行动计划普法教育活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政策宣讲、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活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态文明实践调研,同时开展了与阿克苏融媒体中心、温宿县融媒体中心共建等系列活动,旨在以互联网新媒体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以教育扶智实践助力民族团结和边疆教育事业发展。
数字赋能,点亮希望守护童年
新闻传播学院实践团前往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小学举行“乡村少年数字加油站”揭牌仪式及2024年“@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行动计划普法教育活动。来自五年级的学生“红领巾讲解员”阿娜尔古丽·阿不都热合曼以稚嫩却生动的普通话讲述了博孜墩乡小学6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3个班级、70名学生到如今的16个班级、500多名学生,学校基础设施日渐完善,这一切都彰显着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红领巾讲解员向北师大调研团师生介绍校史
在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小学学校一楼大厅,学生努尔艾力·努尔买买提向实践团师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最偏远、最努力、最放心、最满意”的教育。在红领巾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师生参观了校园文化墙、环保角、国学室、学生活动室等地,深入了解了博孜墩乡小学的办学情况。
红领巾讲解员向调研团介绍办学理念
在教学楼二楼会议室,新闻传播学院“数字素养教育工作坊”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为“乡村少年数字加油站”揭牌。学院联合松果公益为博孜墩乡小学捐赠了平板电脑、人工智能教育套件等数字设备硬件和AI教育办公软件、精选的图书资料,为当地师生长期数字技术学习奠定基础。师生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数字素养系列课程,包含了前沿AI大模型产品的功能介绍和产品体验课程,带领孩子们进入充满想象与创新的数字世界。通过直观演示和亲自动手操作,学生们了解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体验到了AI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虚拟与现实的技术场景交接,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技术的好奇心。
博孜墩乡小学“乡村少年数字加油站”揭牌及捐赠仪式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副秘书长牛争芳在发言中强调了数字技术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她表示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展的2024年“@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公益行动计划普法教育活动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相关专家、部分平台企业,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宣传解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教育数字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宣传解读”等主题在新疆温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互动交流。
方增泉表示,作为“乡村少年数字加油站”的建设者,北京师范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为新疆的各族青少年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提升信息素养,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将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支教活动,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边疆地区,与当地教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改革,为提升边疆地区的教育水平贡献力量。实践团师生通过向学生学习民族舞蹈进行了师生互动交流,深入了解当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为教育帮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研团一行来到温宿县第七中学,与学校领导及教师开展座谈会。温宿七中是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委、县政府契合群众接受优质教育期盼、全面优化教育布局、打造教育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202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温宿七中旨在满足各族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方增泉与七中校领导共同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调研团在温宿七中开展座谈会并举行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智慧赋能,深耕边疆教育沃土
实践团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郑国民在阿克苏教育学院开展了“语文课程改革进展与前瞻”专题讲座,全地区400余名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师及阿克苏教育学院教师聆听了讲座。讲座中,郑国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改革进展与前瞻,对项目式学习及情景化教学等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介绍,鼓励边疆语文教师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讲座结束后,郑国民与教师们进行交流,解答大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讲座结束后,郑国民一行与阿克苏教育学院领导教师开展了座谈会,重点就语文学科建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阿克苏教育学院领导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及沟通交流,共同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不断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学科建设座谈会
实践团方增泉、周敏、杨雅在温宿七中先后开展系列专题培训讲座,温宿县200余名教师参与培训。系列讲座活动不仅为阿克苏地区的教育带来了前沿的理念和方法,更为未来的教育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数字时代下的教育与传播问题,强调了提高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挑战。未来,北京师范大学与阿克苏地区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在数字素养提升、教师培训、语文学科建设等领域开展更多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媒体融合共建,同绘智慧蓝图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与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共同举行了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基地为双方在媒体融合实践方面搭建了桥梁,也为培养更多具有实战经验的高素质传媒人才提供了平台。实践团随后参观了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部门,报业发展中心、新媒体发展中心、新闻采编中心、译制中心等,并了解到该中心已采用智慧管理云平台,实现了一触即发的信息发布模式。在经营创收区,师生们看到了公益助农直播和网红带货的真实运作场景。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以“数字+”的方式实现了自主创业与农业创收的双向奔赴。随后,实践团参观了阿克苏文博馆,了解了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它在陆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公益助农直播间
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丁汉青以“网络视听平台运营的‘六脉’”为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阿克苏地区及各县(市)新闻宣传工作者授课。
丁汉青专题讲座
实践团参观阿克苏地区文博馆
实践团一行还调研了温宿数字科技大厦,了解温宿县在数字乡村、农业、文旅等方面的进展。展厅分为“山水温宿”“文化温宿”“发展温宿”和“艺数温宿”四个部分,展示了温宿县的自然资源、历史沿革、国家项目和智慧城市建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实践团参观了柯柯牙纪念馆,在此处了解到阿克苏人民通过智慧和担当努力防沙治沙,建立了伟大的柯柯牙工程,实现了沙漠从一抹绿到一片绿的历史性跨越。最后,实践团访问了温宿县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参观温宿县融媒体中心、了解其工作环境及主要职责后,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与温宿县融媒体中心举行了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方增泉与温宿县委常委艾木都拉·牙生共同揭牌,并就数字化建设展开了深入交流。
实践团参观温宿数字科技大厦
实践团参观柯柯牙纪念馆
温宿县融媒体中心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实践团师生同温宿县融媒体中心领导合影留念
此次调研加深了北师大师生对阿克苏地区发展现状的认识,也为阿克苏融媒体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助力,加强了双方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方面的合作。
数字素养教育,启迪智慧之光
实践团“数字素养教育工作坊”分别在温宿县第七中学、温宿县第二小学及博孜墩乡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在温宿县第七中学,实践队成员为学生们带来了“数字虚拟人”“探秘网红世界”和“网络印象管理”等课程。在“数字虚拟人”课堂上,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生杨雅云的授课使同学们对虚拟人物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同学还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虚拟角色。在“探秘网红世界”课堂上,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生贾红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了网络红人的成功秘诀,引发了大家对网络文化现象的思考。在“网络印象管理”的课堂上,文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雨凡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网络上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让同学们意识到网络行为的重要性。此外,学校领导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温宿七中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特别是对数智化工具的应用。学生们表示,数智化工具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和高效。
温宿七中校领导与实践团成员座谈
实践团成员与温宿七中师生合影
在温宿县第二小学,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李子墨和教育学部2022级本科生黎佳宜为同学们带来了“网络与时间感知”“数字虚拟人”“网络谣言”“探秘网红世界”等网络素养课程。课上,同学们认真听讲记笔记,气氛热烈融洽。同时,实践团成员还访谈了校长陈敏,了解到学校重视学生的数字素养培养,开设信息技术课、编程课等课程,并计划引入智能手环和智慧校园系统,用以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并进行环境风险预警。此外,实践团成员还与一名家长和三名学生就数字素养进行了访谈,发现学生们对学校的数智化教育环境持有高度的热情和喜爱,家长与学生均对数智化教育持积极态度。在参观学校设施时,实践队成员体验了球幕影院和航模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全面展示了数智领航下学校硬件设备的配备情况,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先进的环境支持。
实践团访谈校长陈敏
实践团参观二小航模教室
实践团与二小同学合影留念
在博孜墩乡小学录播室,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生王美霖为学生们带来了短视频注意力管理的课程,通过“注意力买卖角色扮演”等互动游戏加深了同学们对注意力管理的理解。
历史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雨欣教授了歌曲“苔”,课堂上孩子们认真跟唱,声音纯净,清澈悦耳。新闻传播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高尚教授了健身气功八段锦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和精神调节,学生们认真学习,动作整齐划一。结营仪式上,实践团成员为学生们发放了纪念品,每一位学生们在领取纪念品后都会说“谢谢老师”,体现了学校良好的德育教育。一些同学们在离开的时候与老师们深情拥抱,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与不舍。
实践团成员为学生颁发证书及纪念品
实践团成员与学生们合影留念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实践,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触动。实践团成员们见证了边远地区学校在数智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并立志将所见所闻转化为行动的动力,为培养更多具备数字素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到边远地区,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促进乡村振兴繁荣
实践团成员深入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两户典型家庭进行家访,探索数字素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刚一进村,一排排整齐的平房便映入眼帘。由政府和村民共同出资建造的房屋形制统一,明黄的外墙上绘制着由博孜墩乡小学美术老师创作的丰富多彩的墙画。天山脚下这一偏僻却美丽的乡村,给同学们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五年级学生努尔艾力介绍道,现今上学费用全免,他的家庭背景让他格外珍惜生活,也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他的梦想是当一名特种兵,为保卫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努尔艾力的父亲是一名护边员,曾在关键时刻参与救援行动,他的家庭荣获政府颁发的“紧急救援人员光荣之家”称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村民们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丰富精神生活,拓宽视野,短视频还激发了村民学习国语的热情。努尔艾力在家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教授父母国语,并参与村里的国语学习活动,乡政府也会定期组织国语学习班。据统计,80%的村民现已能熟练阅读短视频和社交媒体上的文字。为了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村里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例如在公共场所,如村委会、学校、活动中心等地贴上国语单词卡片,让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随时学习。实践团成员李梦白表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我们在两个家庭的热情款待之下亲身体验到了博孜墩乡的民族风情,这不仅是一次物质文化的交流,更是一次心灵相通的民族团结之旅。”
实践团成员深入村民家中访谈
单词卡片
学生展示“小手拉大手”课堂
实践团成员们调研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这里,他们聆听了一段段为了保护家园和人民而牺牲的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到了这些英雄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他们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实践团成员们被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在纪念碑前的默哀仪式,体现了他们对英烈最崇高的敬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化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团前往阿克苏地区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对当地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团队利用无人机的高空俯瞰和VR设备的沉浸式这两种设备的独特优势,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旅游展示视角,从而将当地旅游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型,让更多人足不出户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峡谷的壮丽。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发现,当地政府积极利用数字手段助推旅游业发展,搭建一站式旅游门户网站,游客通过网站可以一键了解景区相关信息,还可以720全景线上体验景区风光,制定旅游攻略,实现智游。如今的大峡谷景区,正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当中,致力于打造智慧景区,发展智慧文旅。
实践团在天山托木尔大峡谷调研
实践团成员在大峡谷使用VR设备拍摄
实践队成员前往位于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北部偏远山区的塔格拉克村开展生态文化调研。实践团成员在塔村对商户进行访谈,了解到塔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服务品质提升、旅游产品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压力。
实践团成员在塔村进行生态文化调研
通过此次生态调研,实践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正确性,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8月,新闻传播学院选派了4名研究生在阿克苏政府各部门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政务实践。至此,“智慧赋能 数字引航”主题实践活动结束,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们不仅为当地带去了数字技术和教育资源,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梦想。实践团师生用行动诠释了教育初心,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了力量。未来,新闻传播学院师生将继续秉承“四有”好老师讲话精神,致力于提升边疆师生数字素养,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带到少数民族地区促进教育均衡化,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边疆教育事业、民族团结事业和乡村振兴事业进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