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主办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针对这一主题分别作了主旨发言和专题报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徐维清,“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校长程琳,外交学院院长徐坚,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涂清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汪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家兴,国防大学唐永胜少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陈江生,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院系的领导和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在京成员,共计4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汪明主持。
徐维清表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和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理解“国家安全学”的内涵和外延,论证和梳理好具体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系;要围绕特色发展,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发扬各培养单位的优势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与实务部门联合培养国家安全的高级人才。
范维澄院士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深刻认识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特殊性,切实发挥首批国家安全学博士、硕士点授权单位和试点单位在国家安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先行先试,融合创新,为建成具备中国特色和中国学派的“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奠定基础,为创新“跨门类”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路,为解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实践需求、重要理论问题激发活力。
涂清云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在会上致辞,他介绍北京师范大学于2021年成立了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率先布局“交叉学科”门类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探索构建完整的“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成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智库力量。他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理论价值,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和塑造“大安全”格局的时代使命,以及设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重大战略意义,努力构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核心思想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清华大学学位办主任杨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张建、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刘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李丽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外交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卢静、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李文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院长汪明等在会上做专题报告,分别介绍了本单位“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现状和未来学科发展规划。相关领导和专家在会上各抒己见,交流深入,讨论热烈。
程琳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各培养单位积极探索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努力实践“跨学科、跨学院、交叉性”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范式,在二级学科设置、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开局良好,成效显著。各培养单位要围绕自身特色研究领域进一步开展国家安全学研究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构建,针对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培养专业型与战略型人才,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有力促进了各高校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上的思想交流与经验分享,对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