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党史温初心,风雨归来仍少年。5月17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和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党史主题学习活动在学生活动中心举办。
本次党史主题学习活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永远是少年》主题观影、《不忘初心·建功新时代》主题分享会和《革命先烈的一封家书》主题朗诵。革命先烈李大钊的后人李建生、武怀让的后人武建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高峰、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汤杰、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文化处副处长林显东、军事科学院政工院政委崔连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创作部主任林丽宁、炎黄宗源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宁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倪佳琪、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工办主任祁雪晶等参加活动。
《永远是少年》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冯小宁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构思数年、精心创作的主旋律电影。当天,导演携主演与同学们一同观影,并围绕电影的主题和故事与同学们展开交流。影片以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最终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牺牲的故事。影片中的年轻人们甘愿放弃富足的生活,选择加入共产党,共同追求着拯救民族和国家的伟大梦想,在时代潮流的变革和曲折的革命道路中,始终秉持着为国家和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牺牲的共同初心,他们的故事令人震撼,也终将被历史铭记。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有着好的主题和故事,更是饱含着创作者们的深情和心血。在《不忘初心·建功新时代》主题分享会上,导演冯小宁向同学们分享了《永远是少年》的拍摄初衷和创作历程:“我拍电影从不赶节点。这部《永远是少年》我足足构思了十几年,拍好时恰逢建党一百周年。这部电影里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我曾看过一个故事,在上海有一个地下党女孩被捕了,影片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她家境比较富裕,家人花了很多钱救她。但她说战友还在牢里,便毅然走向刑场。我大为震撼,这些年总在想这个事情。”
方增泉在分享环节表示,“电影对几个青年英烈的塑造非常生动,观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百年前的年轻人纯真坚定的信念,他们追求梦想的过程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永远是少年’这个关键词。一百年前的英雄人物通过影像叙事历史立体地呈现给当下青年,深化了我们对革命先辈的认识。先辈手中的火炬如今已交到我们手中,先辈的理想还需要每一个青年接续奋斗去实现,希望大家通过这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重温初心、牢记使命,通过学习党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提升自身党性修养,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希望广大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一番畅谈后,北京师范大学广播台、主持人协会的同学们带来朗诵《革命先烈的一封家书》。在深情的朗诵声中,现场的嘉宾和师生们一同重温当年的革命家书,从点滴字句中感受那奔涌在革命先烈身上的救国救民的理想与信念,回望中国共产党那段坎坷而光辉的历史,见证那个永不磨灭的时代。
在活动尾声,电影主演李仓卯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诗朗诵《半截皮带》——一个见证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历经艰苦却依然充满信念的故事。在三过草地中,有一个红军班早已断粮断炊,半截皮带成了全班最后的食粮,在如此困境之下,凭着“到陕北去,见毛主席”的坚定信念,年轻的红军战士克服艰难,最终走出茫茫草地,到达陕北。“半截皮带”不仅体现了信仰的力量,也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
本次党史主题学习活动借助红色电影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建党早期工人运动、国共合作北伐、创建工农革命武装等历史场景,带领师生们重温了党的历史,弘扬了革命精神,传承了爱国情怀。比起百年前的革命先驱,生活在安全强大的新中国的年轻人们更应奋发图强,坚定信念,为建设更好的祖国而努力拼搏。回望党史,永葆初心,在下一个百年,我们将紧跟党的脚步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