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物理化学Ⅰ”在海淀校园教九501智慧教室上课。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珠海校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实现“两校三地”同上一堂课,来自教育部“师范院校物理化学课程虚拟教研室”25名教师在线上观摩了教学活动。
教九501教室是北师大海淀校园新建的智慧教室,具有智能化、数据化、互动化和场景化等特点,能够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精准教学服务、智能互动体验,有效支撑多种教学模式。在本次课堂上,北京校区范楼珍教授为主讲教师,珠海校区李运超教授为主讲教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Patrick教授为主讲教师,通过Zoom会议及校区视频直连等方式实现跨校区的全球课堂。两个校区的同学在主讲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视频直播、提问互动,实现跨校区师生的“零距离”交流,成为了“网络同窗”。
两校三地同上“物理化学”课
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Patrick以提问的方式考查同学们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教室的智慧屏幕黑板,实现了近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同学们通过直接回答、“黑板”上板书以及PPT等形式与Patrick交流,Patrick则通过“黑板”上板书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进一步解释。第二个阶段,Patrick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同时出题现场考试。同学们在电脑或手机端作答,答题结果正确比例以及正确答案可实时在屏幕上展示,之后线上线下的老师们对问题给予解析。第三个阶段,基于翻转课堂模式,同学们课前自主学习“热力学第零定律”,课堂上以小组汇报和讨论等互动形式进行展示。同学们从“热力学第零定律”的建立、内容、温度的含义、发展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同时提出问题让大家思考。各组同学对新知识均有独到的见解,用辩证的眼光接受新知识。在激烈的交流讨论过程中,每位同学对第零定律的理解更加深入。范楼珍在同学们讲到热力学温标时,适时讲解我国科学家黄子卿院士重新测定水的三相点,得到水的三相点为0.00980±0.0005℃,研究结果成为1948年国际实用温标(IPTS—1948)选择基准点—水的三相点的参照数据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科学家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和对现代物理化学学科的贡献,如盐入水般融入课程思政。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组讨论环节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探索,是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物理化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是第一批试点建设的课程类虚拟教研室,成员涵盖中西部院校在内的30多所师范院校的物理化学教师。在试点建设一年多时间里,虚拟教研室利用信息化智慧教学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研究及课堂实践,并坚持师范引领面向中学教师开展教研帮扶等特色探索活动。本次线上课堂观摩活动是范楼珍教授等通过名师示范课推广基于慕课的全球课堂教学实践,向中西部院校教师辐射先进的教学模式,帮助虚拟教研室的老师们拓展国际视野。参与观摩课程的老师们对课堂上教师和同学们的表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表示希望未来更多学校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课程。
“师范院校物理化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在线直播教学观摩
未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团队将依托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在师范院校物理化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平台上以同步课堂等方式为中西部高校共享优质课程,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打破地域限制,助力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