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至28日,“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暨《思想政治课教学》2024年年会在贵州贵阳举行。本次会议由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贵州师范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承办。会议得到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司、理论研究司,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省委教育工委、贵阳市委教育工委等单位的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会议开幕式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司智库处副处长周辉主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贵州师范学院院长韦维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则是实现民族复兴、推动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她希望此次会议能够为各方专家学者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融合发展。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安锐在致辞中指出,贵州省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在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方面,采取扎实举措,取得显著成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党委书记李红介绍了学院在创新杂志平台建设推动思政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德育一体化教材建设方面的重点举措,并代表会议主办方对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贵阳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贵阳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姚红路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年会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具有民族团结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作出更大贡献。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学》编委会主任韩震作题为“防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被迟滞或中断”的主旨报告。韩震深入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战略意义,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内涵,指出在内外部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眼光是确保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不被迟滞或中断的关键所在。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郝亚明作了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类型分析”的专题报告,系统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话语体系,要加强政治、理论、宣传教育和政策等多个领域的话语体系建设,以应对当前话语实践中的挑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友芳作了题为“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基于学科本质的课程思政”的报告,探讨了如何基于学科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
会议设置了两个平行论坛,重点围绕“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理论阐释”以及“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讨论。专家学者们就理论建设、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学科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热烈交流,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来自贵阳市小初高及本科学段的四位思政课教师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实践进行了一体化课堂教学展示。特邀学科专家对四节研究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进行了详细评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会议特设“一体化教学与杂志建设探讨”开放圆桌论坛,邀请与会专家针对一体化教学实践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未来杂志建设和2025年度重点选题等展开了充分交流和讨论。
会议闭幕式环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贵阳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朝辉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辞,《思想政治课教学》编辑部主任王园园代表主办单位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对杂志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思想政治课教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哲学系主任王葎全面回顾了会议议程,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成果与意义,指出本次研讨会实现了三项突破:一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年会品牌活动走出北师大校园,走进西部地区;二是启动“思政教育一体化”重大主题系列的理论研讨与课堂现场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三是探索主旨报告、平行论坛、开放式圆桌论坛与课堂现场研究等多样化形式,多措并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性对话与合作。
至此,“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暨《思想政治课教学》2024年年会落幕。本次会议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同频共振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