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讲座]在脱口秀时代如何阅读经典: 图书馆第六期“阅读能力提升训练营”暨北京市第20届全民终身活动周系列活动举办

[讲座]在脱口秀时代如何阅读经典: 图书馆第六期“阅读能力提升训练营”暨北京市第20届全民终身活动周系列活动举办

11月17日,图书馆“阅读能力提升训练营”第六期线下活动在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举办。本期活动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作主题为“在脱口秀时代如何阅读经典”的讲座。图书馆副馆长李书宁为活动致辞,第二届书香大使雷路阳主持活动。本次活动是北京市第20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活动周的首场活动。李书宁在致辞中介绍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背景,他指出,北京师范大学响应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号召,全校十余家单位凝心聚力、整合资源联合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馆副馆长李书宁致辞


张莉从同学们在活动报名时提交的一个代表性问题引入:为什么讲座主题定位脱口秀时代,而非短视频时代?她分别从“脱口秀与经典小说之间的关系”“经典作品如何理解人和世界”“如何成为有独立思考力的读者”三方面逐层递进,向大家深入阐释在脱口秀时代该如何阅读经典。


围绕在脱口秀时代为什么要阅读经典这一问题,张莉指出,脱口秀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它的叙事节奏与我们时代人的话语方式相匹配。脱口秀与短篇小说都属于语言艺术的小体量叙述作品,要求简洁、凝练,在有限的条件内凝聚受众共同的情感体验。然而,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脱口秀是直观的视听产物,阅读短篇小说则需要通过想象力构建世界;脱口秀强调公开讲述,讲究“即时”和“秀”,相比之下,短篇小说有一种内在的隐密性,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正是在于其以文字描绘出的难以言说的情感,以及阅读之后给人带来的“延宕感”。


张莉指出,伟大的作家通过塑造人物来表达他们对时代、现实和世界的理解,经典作品最重要的特点是“把人当作人来写”。张莉以《水浒传》《红楼梦》等作品为例,分析“人的文学”以及小说家对人物性格和人物情感的尊重;以鲁迅的《祝福》、毕飞宇的《推拿》等为例,讲解优秀作品站在低微处言说的价值观表达,以及由此产生的深层次文学魅力。


围绕该如何阅读经典这一问题,鼓励大家成为有信有疑、有独立思考力和理解力的读者。以汪曾祺在《双灯》中对《聊斋志异》的改写为例,面对经典作品时,需要打破前人固化的理解与认知。在阅读经典时需要精读和沉浸式阅读。泛读能够帮助同学们找到真正喜欢的书,而只有经过精读,才能与伟大的作家在思维的高峰相遇。读书不是为了成为谁的追随者,而是为了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张莉希望大家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重建读者主体性,成为兴高采烈地登上高峰与优秀作家相遇的优秀读者。



本期训练营以中国现当代经典小说为线索,探讨了在脱口秀时代阅读经典的意义。张莉带领大家重新识别了经典小说的魅力,为大家阅读经典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路径。结合所讲内容,向同学们推荐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作家的作品。活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龄阶段的文学阅读、脱口秀是否存在经典等问题展开充分交流,张莉进行详尽解答。此次训练营报名阶段有近百位同学在线提交了有关如何阅读经典的问题。作为北京市第20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不仅有校内各院系师生参加,还吸引了从小学学生到白发老者的部分校外人员参与,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第二届“BNU书香大使”刘安宁、刘万君、孟繁岱、项志浩、徐范、周倩羽参与训练营现场工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