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至3日,2023年国际区域研究协会(Reg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简称RSA)中国分会年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香港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单位的350余位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协办。
本次会议以“中国式现代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设有6个大会特邀报告和23个专题分会场,主要关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国家区域战略、区域协调、空间治理、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全球生产和金融网络重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热点问题。此次会议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搭建地理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区域协调、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和可持续等区域发展路径,推动区域研究领域的创新。
12月2日上午,会议拉开帷幕。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韦蔚,RSA中国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宋长青教授作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潘峰华主持。
韦蔚代表学校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学者表示欢迎,她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区域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和新愿景,我们应积极探索区域协调、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绿色和可持续等区域发展路径,通过区域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她希望与会学者们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区域研究的繁荣与进步。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韦蔚致辞
贺灿飞代表RSA中国分会欢迎各位嘉宾相聚,共同谋划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他认为,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区域发展必须与中国式现代化紧密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型区域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区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地结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和改革重点。
RSA中国分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致辞
宋长青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祝贺本次大会召开,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核心,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统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议题,我们要紧扣地理学视角,以要素、要素群、系统为对象,以空间为核心特征,积极探索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空间规划与政策制定、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人文地理与文化传承等区域发展的新路径。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宋长青教授致辞
开幕式之后,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徐江与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吴缚龙就中国区域发展与治理话题分别进行大会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姣娥主持第一阶段的特邀报告。
刘卫东作“中国模式:超越市场与政府之争的理论构建”的大会报告。他指出中国发展模式引发中外学界广泛关注,但已有研究受限于“市场—国家”二分法,造成中西之间的理论解释鸿沟。刘卫东提出中国模式研究的新构思,指出财富的分配与再分配制度不仅建构了一个国家的特定发展模式,也塑造了市场高效运行的支持条件。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模式的文化与政治基础,以及中国社会模式的构成。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作大会报告
徐江分享了题为“动态博弈:政企关系如何塑造创新驱动的区域发展”的报告。徐江系统梳理了既有研究,并对已有理论的既定假设进行反思,提出需要构建以政府和企业为中心的分析框架。她从政府和企业双重视角进一步论述了“政府作为何种角色”“企业以何种方式”参与区域发展中的博弈,并从动态博弈视角解析了区域发展中的政企关系及其演化趋势。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教授徐江作大会报告
吴缚龙的报告题目为“中国城市发展与治理:政府企业家主义”。吴缚龙首先对“治理”的概念进行反思,提出新自由主义背景下治理的企业家主义转向,进一步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城市治理的变化,对全球南方的新自由主义发展做出批判反思。最后,他系统梳理了中国国家企业家主义的形成历程。总体上,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城市治理新政策的金融化趋势和从城市建成环境中获取价值的特征更加明显,未来需要对政府企业家主义的城市治理模式给予充分重视和深入探讨。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吴缚龙作大会报告
在第二阶段大会报告阶段,贺灿飞、香港大学教授何深静、宋长青分别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和进域发展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大会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朱华晟主持该阶段大会报告。
贺灿飞报告题目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区域高质量发展”。面向中国特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如何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因此,贺灿飞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区域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并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深入解读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贺灿飞从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的角度探讨,认为中国区域产业演化动态符合一般性特征,但在政府干预下也遵循中国式规律。最后,他从制度改革、路径突破、关联演化等方面探讨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强化区域产业治理的实施路径。
何深静以“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医疗与跨境流动”为题进行了大会报告。何深静引入城市-区域主义的概念,指出已有研究忽略了社会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区域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何深静团队基于大量政策梳理、问卷调查和资料访谈等工作,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资源为例开展研究,关注香港居民在当地医疗服务紧张的背景下前往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就医的意愿,检验了医疗服务设施对城市-区域主义发展的影响。她研究发现,一方面香港居民对内地就医存在信息不对称、了解不充分的情况;另一方面,粤港澳地区政策需求与政策制定也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教授何深静作大会报告
宋长青以“区域发展研究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为报告题目,从技术手段的视角解析了进行区域发展研究的新路径。宋长青从学科高度系统梳理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框架,强调了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对研究人地复杂系统与陆表复杂系统的重要性。他面向地理学本性,指出当前地理学研究的创新起点,并介绍了团队近期关于Land-N2N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方面的成果。宋长青教授阐述与分析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也对该工具的未来运用进行了展望。
潘峰华教授、王姣娥教授、朱华晟教授分别主持大会开幕式与特邀报告
12月2日上午大会报告结束,会议进入了专题分会场阶段。本次大会共设置了23个分会场,涵盖韧性城市与低碳可持续发展、交通强国与区域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协同创新、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基础设施金融化与空间治理、文化遗产与区域发展、国土空间治理与区域碳减排、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韧性、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区域治理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南亚与东南亚区域国别研究、地缘政治与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前沿议题,共有200多位学者分享了研究成果,分会场报告质量高,现场讨论热烈,交流效果良好。
2023年RSA中国分会年会部分分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