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研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子结构理论的挑战和新机遇”专项研讨会在北师大举办

[研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子结构理论的挑战和新机遇”专项研讨会在北师大举办

3月22至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子结构理论的挑战和新机遇”专项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化学科学部资助、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和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杨金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东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方维海,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兴,基金委化学部化学理论与机制项目主任沈祥建参加会议。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会议主题,通过主题报告和深入研讨相结合的形式,探讨电子结构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理论化学领域前沿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本次研讨会负责人崔刚龙主持


陈兴在开幕式致辞指出,电子结构理论方法是化学学科最具挑战性的重要领域之一,此次研讨会为深入探讨电子结构理论方面的科学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专项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体现了基金委对理论计算化学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广大科研工作者对这一领域的深切关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聚焦现阶段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为相关研究工作启迪新智慧、拓展新思路,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为化学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


沈祥建在开幕式致辞指出,本次会议旨在厘清当前电子结构领域的发展趋势与难点,形成共识,并引导青年人才攻坚克难。希望专家们积极提出宝贵建议,特别是未来5到10年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呼吁青年学者保持基础研究热情,特别是在强关联电子体系、电子激发态理论、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希望此次研讨会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培养更多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推动电子结构理论领域的发展。


此次专项研讨会采用了“研讨为主、汇报为辅”的会议新模式。会议共设置八个研讨主题:强关联电子结构、密度和密度矩阵泛函、量子计算化学、新兴算力与电子结构、人工智能与电子结构、低标度电子结构、周期性电子结构、高性能电子结构算法与软件,分别由山东大学教授马海波、复旦大学教授张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震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振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何晓、南京大学教授李伟、北京大学教授蒋鸿、西北大学教授索兵兵进行20分钟汇报,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报告进行40分钟的深入研讨,充分促进青年理论化学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术研讨。


闭幕式由方维海主持。杨金龙、张东辉、方维海、沈祥建分别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大家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我国电子结构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化学和分子材料的关键基础理论问题,仍需要继续努力;二是当前电子结构的理论框架已经相对成熟,但仍需要寻求新的突破点,探索电子结构领域的新方向;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为电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需要青年理论化学工作者能直面挑战、勇于探索在电子结构理论和应用领域取得突破;三是鼓励青年理论化学工作者推广“研讨为主、汇报为辅”的会议模式,组织类似学术研讨会,交流与合作,促进理论和计算化学的快速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