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贾珺应邀在教二101教室为学校师生作了题为“美国大白舰队远航与近代东亚海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古今世界 天下大观”——主要发达国家国情系列讲座的第十七讲,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形势与政策”小组共同承办。讲座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前来聆听,学术气氛热烈。
讲座伊始,贾珺首先结合地图和历史照片,介绍了美国大白舰队(Great White Fleet)的名称由来与编队构成,展示了1907-1909年舰队的环球航线与经停地点。他指出,提出海权(Sea Power)理论的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与其好友——曾任海军部副部长的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在本次远航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海权”这一概念涵义丰富而复杂,应避免与“制海权”和“海洋权益”相混淆。
贾珺强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全球政治格局复杂多变。随着美西战争的爆发,美国进一步显露出向亚太地区扩张的野心。在东亚地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列强的明争暗斗,为美国插手东亚事务提供了条件。因此,大白舰队远航的背后,潜藏着美、中、日、俄、英、法、德等国基于自身利益的博弈。处于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此次远航,既受到美国展示实力与扩张势力的需求驱动,亦是美国希望在波诡云谲的国际舞台上实践其海权战略、探索未来外交政策走向的一次尝试。
贾珺总结指出,大白舰队的此次环球航行作为海权理论发展和实践的重要节点,展现了美国海军建设的重要成果,也使美日对彼此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国际关系方面,环球航行前后美日签订了《鲁特-高平协定》(Root–Takahira Agreement),日俄之间也签订了一系列协约,这些都对美、日、俄等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势力消长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贾珺循序渐进地梳理了大白舰队的编队构成、航行缘由、远航历程与国际影响,展现了20世纪初美国介入下的东亚局势图景。这段历史反映了国家军事、经济、科技等实力的发展,尤其是海权建设的成败,对维护国家利益的关键作用和对国际关系演进的重要意义。在提问环节,贾珺回顾了自己二十余年来从事海军史学习与研究的历程,并就美苏海军建设差异、大白舰队远航对当代海权理论发展与海军建设启示等话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随后,贾珺向积极参与提问的同学赠送了自己的专著,“形势与政策”小组成员代表向贾珺赠送了讲座纪念海报。
历史学院“古今世界 天下大观”——主要发达国家国情系列讲座自2011年首办以来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该系列讲座选择当前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邀请历史学界国别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上述国家的政治传统与现实国情,分析其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动因,为学校师生带来精彩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