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观点]张琦等:“三进下党”对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启示

[观点]张琦等:“三进下党”对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启示

编者按:今年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到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调研35周年和给下党乡乡亲们回信5周年,9月23日,由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三进下党”与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在福建省宁德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三进下党”的时代价值,共同探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路径,取得了丰硕的研讨成果。


“三进下党”的生动实践是我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典型范例,不仅让下党乡实现了从贫困到宜居、宜业、宜游的华丽蜕变,也为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目标推进提供了六大深刻的启示。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须深入基层、精准施策。“三进下党”表明只有深入基层、精准施策,才能真正了解百姓需求,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习近平同志曾提出“四下基层”,鼓励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代表的并非走马观花,而是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同时,必须对地区差异性有充分认识。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文化背景等都存在差别,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如果只是简单套用一种发展模式,可能会阻碍一些地区的发展。因此,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须始终保持“滴水穿石”的工作精神。“三进下党”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滴水穿石”的工作精神,其核心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勤耕不辍的决心。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应时刻保持这种精神。一方面,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乡村经济持续增长,还要实现乡村治理、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全面升级。只有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毫不动摇地推进相关工作有序进行,才能攻克难关。另一方面,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是漫长的,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懈努力才能收获果实。因此,必须杜绝空谈,埋头苦干,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三进下党”是对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因此,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制定阶段,必须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在政策的执行阶段,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规定办事。同时,注重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注重农村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的设施建设;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须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干部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持续深化干部作风建设是确保乡村振兴政策落地生根的关键。持续推进干部作风建设,首要任务是通过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其次,要摒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再者,要完善日常监督和考评机制,综合评价领导干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保证其工作效率和态度。最后,建立基层长效反馈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广泛收集群众干部的反馈意见,对政策进行及时调整。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须发扬“弱鸟先飞”的进取精神。下党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发展模式,深刻体现了“弱鸟先飞”的进取精神。乡村发展常面临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等难题,犹如“弱鸟”之境。“弱鸟先飞”的进取精神会不断鼓励村民主动作为,发挥自身优势,为乡村振兴发展目标的实现注入精神动力。首先,当地干部和村民要坚定不移地相信自身能力,拥有“先飞”意识。其次,深刻了解自身优势,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径,找准路线。再者,培养村民创新意识,鼓励村民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及发展模式上大胆尝试,丰满“飞翔”羽翼。同时,做好地区教育,注重培养下一代,为“飞翔”提供持续动力。


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须以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为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引擎。下党乡利用科技、模式创新,推动“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建立完善,为其他地区带来了经验。一方面,以创新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凭借数字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慧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推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将自然景观、风俗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发展。另一方面,以创新驱动城乡融合发展,借助模式创新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城乡合作;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城乡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持续优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原文刊发于《农民日报》2024年9月28日,作者作者张琦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甲桐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

原文链接:https://szb.farmer.com.cn/2024/20240928/20240928_005/20240928_005_3.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