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论坛]“博关经典”理论谈——研究生理论学习月收官

[论坛]“博关经典”理论谈——研究生理论学习月收官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5月12日至6月12日,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博关经典"理论谈——研究生理论学习月。该学术活动由院长肖向荣教授为总策划,副院长张璐副教授为执行策划,是与艺术与传媒学院秋季学期研究生“培青计划”工作坊互补互促,共同形成了学院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核心、理论、基础”自我学习的养成计划。结合全艺术学科共发展的特色,力求深入浅出,为学院硕博研究生提供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带来数场学术饕餮盛宴,为青年学子和学者们的未来研究和学术发展指引方向。



本学期的理论谈主要邀请了教育部高校美育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杜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林小英,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王德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成纪四位专家,并且在为期一个月的理论学习月中,研究生在经典理论的指导下,自觉阅读、学习专家推荐的相关书籍,形成了良好的研究生理论学习氛围。


一、名师引领,助力艺术教育新发展



杜卫教授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在艺术学、哲学、美育学、中国现代美学思想领域颇有建树。他以《作为人文教育的艺术教育》为讲座主题,指出“美育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一种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根本,艺术创造本质上是文化创造,凡是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对相关艺术史的发展脉络研究地非常清晰的,这样才能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接着他用生动而不失幽默的语言劝诫学生一定要多读经典理论著作,夯实基础,艺术史论的学习对于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具有无可争辩的重要意义。



二、多元审美,提供艺术观察新视角



林小英教授以“作为经验的艺术:从教育的视角探究”为讲座主题。以杜威的经典理论著作《艺术即经验》作为切入点,详细地为在场师生剖析了美学家杜威的观点:经验最完美的表现就是艺术,经验即艺术,并认为从审美经验中去寻找艺术的答案是不可能的,这种答案只能在日常生活经验中才能找到,审美经验必须首先适宜这种知觉经验。并推荐了多本与艺术、审美相关联的理论书籍。



三、美学理解,拓展“以美育人”新路径



王德胜教授以《作为美育的艺术、艺术史如何可能》为讲座主题。他指出,艺术虽是一种通向“成人”目标的功能路径,但它并不天然地构成人的美育,艺术史更具有某种间接性。艺术、艺术史与美育发生具体关系的根本,在于能够超越一般知识构造的内化追求,在自身内部形成与美育“成人”目标的有效对接。在实践路径及手段层面体现美育“化人”成效,是艺术、艺术史与美育关系建构的基本落脚点,并为在座硕博研究生推荐了数本经典理论著作。



四、多维视角,诠释中国艺术观念本源



刘成纪教授以《殷商刻辞与中国艺术观念的本源》为讲座主题。分别以两个概念(殷商刻辞、艺术观念)和四个要点(殷商刻辞之诞生、艺术形式的本源、审美品鉴的本源、向青铜器的回看及理论 )为硕博研究生带来一场有趣且富有意义的讲座。



历时1个月的“博关经典”理论谈学术活动落幕,张璐总结了本学期多场学术讲座的内容和出发点,激励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研读经典学术理论著作,触发自身学术敏感点、兴趣点,逐渐构建、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艺术与传媒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致力为学生提供扎根学术、夯实基础的平台与机会,坚持关注学术研究动态和前沿领域的知识,为人才培养的高水平、专业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支持和保障,让青年学生在奋斗中绽放绚丽的学术青春之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