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表异常遥感探测与即时诊断方法”2022-2023年度总结会召开

[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表异常遥感探测与即时诊断方法”2022-2023年度总结会召开

1月1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王桥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表异常遥感探测与即时诊断方法”2022-2023年度总结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基金委、项目咨询专家组、项目承担单位、课题承担与参与单位的近100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一处处长熊巨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科研院副院长张力小、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宋长青等出席会议。


参会人员合影


汪明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指出项目团队在2022-2023两年时间内圆满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为实现项目研究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希望各位专家能够严格把关,多提宝贵建议,使项目能够高质量完成既定任务,产出高质量成果,为国家作出贡献。希望项目研究团队在王桥的带领下,再接再厉,高标准推进,高效率合作,力争在项目执行期内取得更多前沿性重大突破。


北京师范大学汪明副校长致辞


王桥从项目概况、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关键科学问题、总体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任务完成情况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全面汇报了项目2022-2023年度研究进展,项目针对地表异常实时化、智能化遥感监测预警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前沿科学挑战,围绕解决突发性地表异常遥感探测“看不到、看不清、看不快”技术瓶颈背后的科学问题,从卫星、载荷、应用三位一体的新视角,提出“通导遥”一体化、星上处理、星间直传、星地互馈机器学习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原创性方法,构建了基于全谱段地表异常遥感响应特征的异常判别综合指数和阈值集,突破了地表异常超大动态范围自适应即时遥感探测技术,发展了一系列地表异常遥感在轨即时发现与诊断方法,建立了星上资源限制下的地表异常遥感预警知识即时生成与表达方法,初步形成了在轨地表异常遥感数据-监测信息-预警知识的实时转化机制和模拟平台,为实现以分钟级响应为特征的抢险救灾、应急处置、事故管控等国家急需实时遥感服务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与方法支撑。随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潘耀忠、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银年、武汉大学教授高智以及王桥作为四个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各课题研究的进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项目负责人王桥院士汇报2022-2023年度项目研究进展


课题负责人汇报课题研究进展


针对地表异常探测和即时诊断方法的新探索和应用,陈晋教授、朱文泉教授、闫凯副教授、曹彪副教授分别就“地表异常变化检测新探索” “图像空间有序性与潜在地表异常遥感探测器” “时空关联视角下的地表异常遥感探测”“地表热异常即时遥感探测原理与方法”作了专题报告。


专题报告


各位专家对项目的工作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项目设计先进、新颖,为今后的对地观测遥感开辟了一个从机理到数据分析再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的项目,项目进展高效,在地表异常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上取得了较大突破,高质量、超额完成了该阶段各项考核指标,在期刊论文、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同时,专家们也指出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从地表异常分类指标体系、与传感器结合、与人类的生命生存的关系、先验知识库模型构建、案例场景等角度针对项目的后续研究工作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专家组提出意见和建议


最后,熊巨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基金委对重大项目取得的每一步进展都时刻关注,肯定了项目团队在两年工作中取得的诸多成绩,并对项目今后的工作进行指导:一是进一步聚焦,做出有影响的成果;二是加强即时遥感探测与诊断研究,做好四个课题间的衔接,为国家重大灾害等领域的即时响应作出贡献;三是全流程仿真平台的构建,作为项目的一项服务,对回答整个地表异常探测和即时诊断理论层面的一些问题有重要意义,符合重大项目立项的初衷,即前沿方面的探测,值得探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一处处长熊巨华作总结发言


项目组表示,将认真落实专家组的建议和意见,紧密围绕项目研究目标,更好推动项目的下一步实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