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接受中国劳动保障报采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接受中国劳动保障报采访

民生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记者: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建设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琦: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无论是广大农民群众,还是农业的生产经营者、管理者和科技工作者,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民生发展对于提升乡村发展的人力资本,更好地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基础性作用。


要想留住人、吸引人,就必须坚持就业优先的原则。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创造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实现乡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由此聚合更多的人才投身农业、发展农村,形成农民工返乡创业、资本下乡的新局面。


如果说良好的就业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充分条件,那么完善的社会保障必定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第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能保证农民的最基本生活,及时有效地帮扶救助困难人群,从而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第二,社会保障能实现收入的再分配,有效调节社会分配不均,实现社会公平。第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领域建设能够降低农民群众承受的风险,从而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第四,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的民生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农村人口生活幸福感,有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农村就业社保工作成效显著


记者:在目前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总体就业环境如何?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取得了哪些成就?


张琦:最近几年,农民工回流现象日益显现,且呈现出新特征,其更倾向于永久返乡而不是暂时回乡。这一方面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散发、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使得城市部分行业特别是接触性服务业用工需求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推进,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高,农村总体就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已经选择了“离土不离乡”,在本地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


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一方面得益于农村总体就业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受益于近年来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衔接乡村振兴,国家出台了衔接政策,其中很大一部分项目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有关。各地出台了保障性政策,确保了常态化的社会保障。各项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迅速扩大。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标准,更好地保障了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各级财政持续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乡村振兴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安排预算时,都把农村社会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予以倾斜,各级财政安排的农村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大幅增加。


营造良好农村就业环境


记者:在一些农村地区,就业环境建设还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产生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原因有哪些?


张琦:在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在脱贫地区的农村,就业环境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是信息较为闭塞,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一些村干部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不够强,受限于文化程度和年龄因素,对于许多政策措施不能够及时理解,无法及时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


二是产业发展较为落后。许多脱贫地区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主要依靠帮扶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困难较大,从而无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是就业后续保障不足。虽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劳动力的保障,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就业保障意识、户籍制度、工作种类等诸多问题,导致在就业后续保障机制建设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产生这些困难和挑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 ,“数字鸿沟”仍然存在 。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无法通过上网获取就业信息,也无法及时了解地方上的就业帮扶政策,这就导致这部分人群就业几率大大降低。此外,部分地区数字乡村建设进展较慢,数字经济、技术红利还未引致乡村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缓慢,从而难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二,地方财力有限,在就业保障体制上投入不足。第三,农村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较为落后。在我国刚脱贫的农村地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相较于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相比于城市或发达省份的农村地区仍然相对落后。


记者:如何为农村人口营造更加优质的就业环境?


张琦:就业环境涵盖内容广、影响因素多,因此,营造更为优质的农村就业环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产业发展、信息要素流通、保障体系支撑和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


一是发展产业、支持创业,为农村人口创造更多合适的就业岗位。持续拓宽产业结构稳定就业,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把就业机会尽可能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返乡入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推进创业服务“一站式”办理,以创业带动就业。在乡村建设重大项目上,依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因地制宜,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吸纳更多返乡农民工参与建设,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二是打通农村人口就业市场信息交流渠道。各地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为农村人口搭建线上就业信息平台,通过微信群、政府网站和官方公众号推送等手段,为农村人口提供及时、可靠、全面的就业信息。线下除了为农村人口组织就业招聘会,还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力量,通过不同渠道搜集招聘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为农村人口协调联系用工企业,帮助其就业上岗。


三是完善就业保障支撑体系,为返乡农村劳动力就业免去后顾之忧。要建立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户籍办理、工商税务、创业扶持、科研服务、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异地就医、工伤保险、生活服务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人才保障的硬支撑。另一方面,也要为返乡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人文关怀,建立乡贤交流平台,积极听取乡贤对于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等方面的意见,持续营造尊才、爱才、惜才、敬才的浓厚氛围和真心留才的软环境。


四是大力推进农村人口就业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农民工高质量就业,离不开优质的就业创业环境,也离不开农民工良好的自身素质。不少地方探索“农民点单、政府买单”的培训形式,受到广大农民工的欢迎。今后要统筹好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精准开展“菜单式”培训和定向定岗培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端上“金饭碗”。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记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


张琦:在我们去到乡村地区调研的过程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相比于城市更为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保障水平较低。目前,我国通过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实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但各项农村社会保障项目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养老的服务设施、服务人才等方面的公共资源也明显落后于城市。


二是保障管理较为混乱。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是城乡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出现“多龙治水”的局面。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必然引起矛盾,造成管理体制的混乱。


三是保障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2021 年,我国政府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金额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 13.7%,且绝大部分给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所享受到的份额较小。


此外,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由农民个人和集体缴费的方式。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自身的个人缴费能力有限,不少农民选择低档次投保,这大大削弱了农村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


记者:针对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未来该如何完善?


张琦:对于我国目前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加强制度设计,加快实现社会保障的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程度,重点要考虑农民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使社会保障网不留空白、不存漏洞。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针对目前城乡差距大、农村人口深切关注的养老金等一系列问题,持续提高保障标准,缩小城乡保障水平上的差距。


第二,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消除农村社会保障“多龙治水”、条块分割的状态,对社会保障的各个部门和具体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要针对不同的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的管理内容和重点,并尽量保证管理秩序的规范化。


第三,增加资金投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普惠化程度。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目标,逐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弥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政府财政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多渠道募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持续完善普惠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