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研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帮扶模式暨《赫章之路——中国教育扶贫的经验与模式》出版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

[研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帮扶模式暨《赫章之路——中国教育扶贫的经验与模式》出版研讨会在北师大召开

2月25日上午,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帮扶模式暨《赫章之路——中国教育扶贫的经验与模式》出版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研讨会由北师大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北师大系统科学学院教育规划与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广西教育出版社承办。研讨会上发布了《赫章之路——中国教育扶贫的经验与模式》一书。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钟秉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战略与宏观政策研究所所长吴霓,中国教育学会研究员、《赫章之路》主编时俊卿,以及中央统战部、台盟中央、中国编辑学会等上级有关单位,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等新闻媒体有关负责人和一大批校内外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时俊卿系统介绍了赫章教育帮扶项目。教育帮扶团队尊重赫章教育生态现状,通过一系列实地调研,找到了造成赫章教育发展乏力的主要矛盾和制约赫章教育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内外合力、科学诊断、系统布局、科学规划、精准突破、高端引领、联盟发展、典型示范、辐射推广、全面提升”的帮扶策略,协调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精准补嵌”激活赫章教育生态的内生活力,是全国教育扶贫的缩影,也是帮扶方和受助方之间的双向点亮。


钟秉林指出,赫章模式的探索和最终形成,为促进落后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推广的实施策略、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和可借鉴的典型范例,丰富了区域教育扶贫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经验与规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在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像赫章教育帮扶这样有深度、能持续、专业度高的教育帮扶行动和典型案例,也需要更多像《赫章之路——中国教育扶贫的经验与模式》这样“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力作。


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认为,从中国式减贫战略来看,赫章模式具有重大的样本意义。从中国教育帮扶战略来看,教育帮扶战略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鲜明特色,赫章模式体现的嵌入式教育帮扶战略和沉浸式互动共生共建模式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来看,中国教育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教育发达地区是教育发展的先锋,我们必须要帮助中国教育欠发达地区,赫章教育帮扶正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系统科学学院院长陈晓松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赫章是中国偏远落后地区的典型代表,在赫章总结出的教育帮扶模式和具体措施是根植中国大地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提升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经验。赫章教育帮扶经验对于拓展教育公平的广度,深化教育公平的深度,全面促进我国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提升,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只有充分将这些中国经验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应用,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才能真正让更多教育发展成果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


系统科学学院教育规划与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秦建平认为,《赫章之路》总结了赫章教育脱贫的经验,体现了中国时代的主题,也顺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科技的进步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劳动者工作职责的内涵提出新要求,这就要求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赫章地处偏僻山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对滞后,需要教育发达地区校长老师的贡献,需要专家的引领,及时总结推广赫章教育帮扶经验。


研讨会由系统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周亚主持,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宋珊萍致辞。会上,广西教育出版社向统一战线帮扶工作干部、“三区三州”返贫防控教育措施实效的追踪研究课题组赠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