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归纳总结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自闭症人群的社会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探讨深化研究的具体思路,7月13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自闭症人群的社会融合路径研究》评估座谈会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召开。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融合教育研究中心主办,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驻马店市残疾人联合会及驻马店市教育局承办,驻马店市博爱幼儿园协办。相关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幼儿园园长、教师参加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天顺在开幕式上阐述了《汉语自闭症人群的社会融合路径研究》项目的深远意义,强调其成果对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并指出需通过实践检验以推动特殊教育进步。驻马店市教育局副局长刘世杰赞扬了当地融合教育成效,表达了对项目研究成果的期待与支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张银良则强调了项目对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期待成果惠及更多自闭症人群。
“汉语自闭症人群的社会融合路径”专题座谈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院长王雁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融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2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自闭症人群社会融合路径研究”首席专家贺荟中首先报告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包括已发表论文15篇,涉及研究样本量总数达1595人,未发表论文14篇,样本量总数为986人。此外,已形成4篇硕士学位论文,培养4名硕士研究生。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院长曹漱芹报告题目为“孤独症儿童平稳入学困境与对策的探索性研究”。她探讨了孤独症儿童入学困境与对策,提出教师提前观察、转衔团队成立及服务计划制定为关键策略,助力孤独症儿童平稳入学。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新学报告题目为“特殊需要儿童的差异化教学策略”。他分享了差异化教学策略,基于学生个性差异设计教学,通过案例指导特殊教育教师如何分解目标、差异化教学。
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李晓燕报告题目为“孤独症儿童会话障碍的家长执行式康复研究”。李晓燕介绍了相关行为研究结果,以及家长关键行为学习支持材料研究情况,分享了实践成效,为家庭康复提供科学路径。
汉语自闭症人群社会融合的支持保障体系座谈由昆明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高春玲主持。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副教授、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连福鑫报告题目为“融合教育孤独症儿童的同伴关系”。他报告了融合教育下孤独症儿童同伴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改善同伴关系提供实证基础与科学建议。
南京晓庄学院讲师、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范晓壮报告了“自闭症儿童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的最新研究成果。她分享了自闭症儿童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社交障碍机制,为康复训练和社会功能提升提供新视角。
北京师范大学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汇报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博士生张琪聚焦于自闭症幼儿社交技能和问题行为对其同伴关系的预测作用。博士生耿康洁从政策工具视角全面梳理了孤独症儿童教育政策。硕士生何雨韩则探讨了游戏在融合教育中的作用及不同地区间幼儿教师的支持策略。
圆桌座谈环节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特殊教育系主任王庭照主持。昆明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幼儿园园长高春玲首先分享了昆明学院附属经开幼儿园的学前融合教育实践,包括“一园两中心”模式及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呼吁探索更高效的融合教育路径。北京现代睿智融合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北京学前教育协会副会长赵琦分享了其创办北京首家融合幼儿园的初衷与历程。她强调了高质量学前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以游戏活动为主、作息本位为特色的融合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重庆百草园融合幼儿园园长胡瑜介绍了重庆百草园融合幼儿园的探索,通过文化营造、志愿服务提升特需儿童能力,促进普特儿童友谊发展,坚信融合教育应惠及所有孩子。
此次评估座谈会的举办不仅体现出《汉语自闭症人群的社会融合路径研究》项目丰硕的阶段性成果与深远影响,更为推动自闭症人群社会融合、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与成果广泛转化应用,相信将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