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一次重大的思想理论创新。“六个坚持”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 也是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理论创新的智慧与经验, 生动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观, 深刻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时代新意。
一、 世界观方法论的阐释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哲学升华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 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学说、 哲学流派的根本不同, 就在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 对一种理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考, 就是从根基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整体的哲学沉思, 廓清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与独特价值。 准确定位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从哲学的维度去把握。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 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十月革命胜利后, 经由普列汉诺夫、 列宁、 斯大林等的整理和阐释, 最终由苏联的系列官方教科书首次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体系化阐述,系统地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使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真正成为 “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为其广泛传播创造了新的条件。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深蕴的科学、 系统的世界观方法论在中国得到了充分传播。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提出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是毛泽东思想 “活的灵魂”, 实际上就是为全党全国人民整体性把握和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也是我们党第一次总结自己的创新理论的世界观方法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荣历史使命, 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 世界之问、 人民之问、 时代之问, 形成了以“10 个明确、 14 个坚持、 13 个方面成就” 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思想历经新时代十年发展已具备非常完备的理论形态, 成为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 方法和路线并重、 成果和目标统一的重大理论体系, 其世界观方法论内涵与特质也愈发突显和鲜明。 当对一种理论的认识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时候, 意味着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崭新高度。“六个坚持”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出, 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哲学升华, 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清晰精准的问题意识和深邃高远的哲学视界。
二、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阐述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又一崭新基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历史主动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基础之上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守正创新。 具体来看,“六个坚持” 内容丰富、 逻辑严密、 思想精深, 集中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智慧与经验。
“坚持人民至上” 是党理论创新的根本立场。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马克思发现了 “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 的人通过 “追求他自己的、 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 洞穿了唯心主义的历史迷思, 揭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 “人民的创造性实践” 作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将“站稳人民立场、 把握人民愿望、 尊重人民创造、 集中人民智慧” 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针, 将 “形成为人民所喜爱、 所认同、 所拥有的理论” 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目标, 充分彰显了 “人民至上” 的思想底色和根本立场。
“坚持自信自立” 是党理论创新的鲜明态度。 人类历史上, 没有一个民族、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 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 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 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筚路蓝缕、 披荆斩棘的中国共产党 “从来没有教科书, 更没有现成答案”, 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振聋发聩的呼声。“坚持自信自立” 是党理论创新必须秉承的鲜明理论态度。“坚持守正创新” 是党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 守正创新, 既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恪守正道、 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相承袭, 又与我们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 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 体现了 “变” 与 “不变”、 继承与发展、 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真正“守正创新” 守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 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正,创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 二者合力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真理又追求进步、 既砥砺初心不改又发扬历史主动的珍贵理论品格,“守正创新” 成为未来党一切理论创新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 是党理论创新的主要任务。 拥有强烈的 “问题意识” 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态度。 马克思主义重视发现问题, 认为 “问题就是公开的、 无畏的、 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 马克思主义重视解决问题, 认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 也是创新的动力源。 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 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 找到发展规律, 推动理论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 “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 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 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伴随着这些重要问题的不断提出和解决, 党的创新理论必然会不断丰富、 持续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 是党理论创新的科学思维。 恩格斯指出自然界、 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是 “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系统观念” 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给我们的科学原理, 强调万事万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强调从普遍联系、 全面系统、 发展变化的视角考察事物发展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强调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 提出 “胸怀两个大局” 的战略要求、 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都是坚持运用 “系统观念” 解决问题的生动体现。“坚持胸怀天下” 是党理论创新的宏伟目标。“天下”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政治概念,“胸怀天下” 展现的是中华民族最宽阔的政治胸襟。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 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 从人类发展大潮流、 世界变化大格局、 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 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提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议和 “一带一路” 规划, 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国的安全观、 发展观、 义利观、 全球化观和全球治理观, 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世界性问题做出的重大贡献。
三、 世界观方法论的新阐释实现了对 19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坚持与拓新
诞生于 19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并被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为无产阶级追求自身解放和全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 是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工业革命席卷全球荡涤一切旧有生产关系的时代; 是自然科学极速发展、 技术进步日新月异, 不断冲击人们头脑中一切旧思想旧观念的时代; 是资本主义制度普遍代替封建主义君权、 神权政治, 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其统治地位的时代;更是处于普遍被压迫剥削状态的无产阶级劳苦大众逐渐觉醒, 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的时代。 19 世纪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对 19 世纪时代之问、人民之问、 世界之问的回答。 诞生之初的马克思主义, 既肩负着启蒙广大无产阶级觉醒革命意识的重任, 也肩负着与一切旧意识形态和错误社会思潮划清界限、 坚决斗争的重任, 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在斗争中逐步发展的, 因此有着明确的时代烙印和欧陆哲学底色。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 其内容、形式、 侧重应然要随着时代的改变和实践和发展获得其更新的、 更具体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 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在 19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坚持、 拓展与深化,在哲学层面对世界观和方法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实际上已经是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原文刊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2022年12月1日第二版。作者杨增岽,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http://bnu.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4024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