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创造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回顾九年来,“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带一路”正在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人民的“幸福路”。
正视当下,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乏力,发展鸿沟加剧,贫困问题、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经济复苏艰难等全球性挑战增多,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而应对这些不确定性与挑战,“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发挥作用,巩固互联互通,坚持开放包容,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危机中育新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回顾过去: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
九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克服了国内外错综复杂环境影响,保持良好势头,不断走深走实,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路径,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新动能,为各国携手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从顶层设计上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始,不断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准确分析不同时期共建“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形势,把脉定向,为新时代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数据上看,2013年到2021年,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2021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达到1.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4%;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214.6亿美元,增长15.3%;自沿线国家吸收外资112.5亿美元,增长36%。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7亿美元,占中国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总体比重达到57.9%。
从项目上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不断完善。2021年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中巴经济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建设运营稳步开展,“硬联通”格局初步形成。
从影响力上看,中国标准在高铁、核电、通信、汽车等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特别是雅万高铁实现了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生产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标志着“软联通”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技术支撑。
从朋友圈上看,截至7月份,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遍布全球,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在沿线国家发起“光明行”“幸福泉”等一系列活动,提升了沿线国家民众的幸福感,“心联通”取得巨大进展。
正视当下:更好发挥“一带一路”重要作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彻底战胜,乌克兰危机又接踵而来,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持续叠加,再次阻断了全球不平衡不确定的经济复苏。2022年,全球经济活动缩减、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国际贸易物流受阻、通货膨胀攀升、实际工资水平下降、粮食不安全加剧,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求上升。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世界新增1亿多贫困人口,近8亿人生活在饥饿之中。整体来看,全球处于动荡的变革期,经济复苏面临中断的风险。
面对这些全球性的挑战和风险,“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宽国际合作空间,坚持开放包容,以应对全球性危机和挑战,并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并在健康、绿色、数字等领域挖掘新增长点,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
可以说“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能够让更多国家和人民获得发展机遇、提升生活质量。
展望未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九年来,取得积极进展和系列重大成果,形成覆盖广泛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经贸格局,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和惠及民生的“幸福路”。
基于过去的合作与取得的成果,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体而言,体现在“五个更高”,即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和更高惠及民生。
更高合作水平。“一带一路”将继续延续过去取得成功的路径,深化政治互信,发挥政策沟通的引领和催化作用,强化“软联通”,探索建立更多合作对接机制,推动把政治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理念认同转化为务实成果。同时,更好地处理好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之间的关系。共建“一带一路”主力是企业,后盾是政府,因此将继续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导、效果主导,以开放的方式,推动“一带一路”跟世界上其他发展机构、其他国家一起合作,实现互联互通,共同繁荣。
更高投入效益。更高的投入效益是在准确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局风险、安全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债务风险等建立综合评估制度,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全面强化风险防控。通过更好地处理政府和企业在风险防控方面的责任,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同时,继续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预警、定期评估。此外,将更进一步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机制的协同协作,要将风险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制度和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的动态监测和风险预研预判。
更高供给质量。“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巩固基础设施“硬联通”成果,深化互联互通,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布局,深化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加大新基建项目比重。通过积极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深入发展“丝路电商”,加强数字贸易、推动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继续稳步推动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加强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
更高发展韧性。共建“一带一路”在疫情暴发、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产业链供应链危机等“连环大考”中展现出了强大发展韧性。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将更进一步处理好其建设中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深化落实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并下决心淘汰一批安全风险高、生态成本高和不可持续的项目,推动项目向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增量方面转型升级,培育合作新增长点,进一步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韧性。
更高惠及民生。“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加强和沿线国家的政策战略对接,从沿线国家国情、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出发,处理好我国的利益与合作国家的利益之间的关系,共同推进符合沿线国家发展水平的项目。同时,进一步加强债务可持续性研究,建立沿线国家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把有效获取发展融资同保持债务可持续性统一起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此外,继续实施突出重点标志性工程,以水、电、路、网等领域民生工程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更加聚焦农业、减贫、卫生、健康等领域,优先建设更多“小而美”项目,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显著地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配套设施,提升沿线国家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原文刊于《新京报》2022年9月27日,作者万喆系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原文链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22-09/27/content_82324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