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观点]胡必亮:中医药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独特支撑

[观点]胡必亮:中医药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独特支撑


组建高水平中医药专家队伍,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继续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中医药抗疫技术和中成药品,为国际抗疫作出中医药的独特贡献。
  

为提升中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中医药产品国际影响力,我国鼓励中医药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品牌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分公司、子公司,聘用当地员工,融入当地文化,加快培育产业链条完备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国际品牌。
  

通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办更多的各类中医药海外中心如中医针灸中心、中药治疗室等,以及通过与相关国家联合建立更多的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等方式,一方面为当地人民以及所在国的中国居民、华侨等治疗,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各类中医药医务人员,使这些国家有兴趣从事中医药服务业的青年人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系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在《规划》提出的十项主要任务中,第八项任务是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提出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推动社会力量提升中医药海外中心、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质量,依托现有机构建设传统医学领域的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指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基金。此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是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领域,是构建卫生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为“一带一路”国际抗疫合作贡献特殊力量
  

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之一在于中医药有效地参与了预防与治疗,对不同类型的新冠肺炎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也加快了感染者核酸转阴和身体康复时间,中医药在抗击疫情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国基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及时发布了多语种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和推介中医药抗疫经验。我国选派中医专家赴29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指导抗疫,为护佑各国人民生命健康作出积极贡献。今年以来,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与柬埔寨的抗疫合作,派遣中医专家赴柬埔寨开展抗疫工作。
  

在引进西医以前,我国采用中医药的方法抗击各种瘟疫和流行病,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将继续发扬中医药的传统优势,组建高水平中医药专家队伍,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继续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中医药抗疫技术和中成药品,为国际抗疫作出中医药的独特贡献。
  

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
  

中医药涉及产品、服务贸易,因此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将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实现互利互惠。
  

中医药目前已经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额每年近50亿美元,中医药服务出口额每年近1亿美元。“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建设17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药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达到281.9亿美元,中医药服务与产品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中医药内容纳入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在更多国家建立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国际贸易额将会有更大幅的增长。
  

目前我国已与149个国家建立“一带一路”合作,涉及人口约5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4%。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展开,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医药国际市场需求会比较快速地增长,中医药企业“走出去”的机会随之会越来越大。
  

为提升中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和中医药产品国际影响力,我国鼓励中医药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品牌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分公司、子公司,聘用当地员工,融入当地文化,加快培育产业链条完备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国际品牌。有些中医药企业已经在海外建立运营中心并经营多年,具备了一定的扩大投资的能力,将来中医药企业在条件成熟的国家开办中医医院或诊所、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等的数量将会增加。此外,企业还可以探索在一些国家开发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高质量药材并生产中药产品,在当地进行产品注册、开展临床应用,真正实现中医药的海外本土化发展。这将带动一大批当地民众参与到中药材种植中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医药“走出去”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共建“一带一路”惠民生目标的实现。
  

此外,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到共建国家开展商务活动的中资机构人员以及旅行人员数量也会增多,因此除了对中医药治疗方面的需求增加外,中医药教育、培训、科研、文化、法律、康养等服务业也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更加深入地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
  

中国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发展的互联互通体系,包括基础设施“硬联通”、标准规则“软联通”和民心相通“心联通”等重要方面。对于中医药而言,既是“软联通”的重要领域,更是“心联通”的基础和重要抓手。
  

从“软联通”角度看,发展中国家通常有用本土草药治病的传统或者自己的传统医药产业。因此,如何从中医药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与其他国家传统医药的研制工艺、临床应用等相比较,相互借鉴、融合发展,能够实现在传统医学标准、规则方面的“软联通”。
  

从“心联通”来看,文化交流、教育合作、医疗卫生合作、体育交流、科技合作等都十分有利于促进民心相通。其中教育合作和医疗卫生合作能更直接促进民心相通,因为通过教育可以从语言和心智方面培养人的感情和价值观,而医疗卫生合作则可以通过消除身体疾病而享受人生幸福与快乐。
  

从1963年起,应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邀请,我国开始向这些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在过去的近60年间,我国已向亚、非、拉、欧和大洋洲的71个国家累计派遣医疗队员2.8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其中派往非洲国家的医务人员最多,累计2.3万人次,为非洲国家诊治患者2.3亿人次。当前我国在非洲45个国家的98个工作点上还有医疗队员近千人。中国医疗队被非洲当地人誉为“白衣使者”“南南合作的典范”和“最受欢迎的人”,在这些医务人员中,既有西医医务人员,也有中医医务人员。
  

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占共建国家总数的77%。53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中,有52国以及非盟委员会已经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将中医药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之中,将直接为这些国家及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例如针灸治疗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针灸、拔罐的方法治疗很多常见病如头疼、肩痛、面瘫、颈椎病、疱疹、失眠、神经痛等都有比较好的疗效,而且成本低,在比较贫穷的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
  

通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办更多的各类中医药海外中心如中医针灸中心、中药治疗室等,以及通过与相关国家联合建立更多的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等方式,一方面为当地人民以及所在国的中国居民、华侨等治疗,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各类中医药医务人员,使这些国家有兴趣从事中医药服务业的青年人找到新的就业机会。我们向71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除了诊治患者,也为这些国家培训了几万人次的医务人员。中国-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中心是中国国家卫健委援津巴布韦中医针灸人才培训项目援建内容,中心2020年正式建成并开始临床诊疗工作,已经为1000多位患者进行了针灸、艾灸、拔罐等治疗。除了开展临床诊疗工作外,还将为津巴布韦培训中医针灸人才。
  

当中医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后,中医药企业对外投资机会将增加。有的企业可以在海外种养殖一些特殊动植物作为中药原材料,如肉苁蓉、锁阳等中药种植能够改善沙漠化并为当地人民带来可持续的经济收入,牛黄等动物药也可以缓解我国此类药品的紧缺状况。这不仅为中国的中医药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相关国家提供了新的就业和创收机会,对改善当地民生具有积极作用。
  

中医药以其成本低、治疗效果好等传统优势已经赢得了世界很多国家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当中医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后,中医药将对增强民心相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重要贡献。
  

原文刊于《瞭望》2022年06月18日;作者胡必亮为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经济学教授。

原文链接:http://page.palmtrends.com/show.php?id=Ss98SsNPl3M7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