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至12日,教育部直署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院)联合举办“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学生论坛。作为教育学部第十三届学术文化节的活动之一,本届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发起,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联合协办,旨在为广大教育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学生论坛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设置了“育人模式变革”“创新人才培养”“办学模式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治理提升”“教育评价改革”六个分论坛,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开展,并以直播形式面向社会开放,共同擘画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蓝图。
「“育人模式变革”分论坛」
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一“育人模式变革”于6月11日9:00-11:30进行,邀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智超教授、朱文辉副教授担任评审嘉宾,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生王晓凤主持。
在汇报过程中,华东师范大学陈淑贞就家庭背景与学校氛围何以形塑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问题展开论述;中国人民大学洪亚南主要关注寄宿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同伴效应及性别差异;陕西师范大学金晓轩基于融合幼儿教师视角对孤残儿童自我污名与亲社会行为进行研究;清华大学孙雅雯基于多源流理论的视角关注对新时代高等教育课程质量提升政策的议程探析;西南大学向中秋基于凉山州的实证调查关注于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青少年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西南大学俞婧就世界一流高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经验与困境问题进行论述。
王智超教授和朱文辉副教授分别对各位同学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并与各位同学互动交流,指出其研究内容独到之处,也为每位同学的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育人模式变革”分论坛合影
「“创新人才培养”分论坛」
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二“创新人才培养”于6月11日13:00-15:30进行,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唐智松教授和余亮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并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罗昆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的惠志丹对学业精英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分析;西南大学的颜正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研究生创新培养进行了阐述;西南大学的唐琪晴对青少年的创造性倾向进行了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的吕雪晗以家庭社经地位出发,分析了其对中学生创造性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的刘海洋分析了政府主导的印度高校创新创业排名;华东师范大学的王泽宇则探究了本科生学习压力对深层学习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展现了创新人才培养话题的丰富度、广度与深度,展现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在点评环节,唐智松教授和余亮教授对论文表示肯定,并指出了论文改进的方向。同学们在回应教授问题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找到了优化论文的方向。
“创新人才培养”分论坛合影
「“办学模式创新”分论坛」
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三“办学模式创新”于6月11日15:10-17:20进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匡瑛教授与张永副教授受邀担任点评专家,并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司琪主持。
陕西师范大学刘旭旭从现实诉求、主要内容与运行机制三个角度探究了日本专门职业大学质量保障体系,最后探讨了相关启示;西南大学胡佳思按照问题提出、理论基础、研究分析、结论与讨论、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幸福感能否降低人的攻击性的问题,分析了高职学生网络语言霸凌的条件过程模型;华东师范大学马政,按照研究意义、目的、思路、内容的顺序,从科学研究到职业训练角度,对美国农业教育推广运动进行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段旭琰,从生涯适应力的概念回顾及其研究综述、听障学生生涯适应力培养的科学依循、听障学生生涯适应力培养的现实困境,以及听障学生生涯适应力培养的路径探寻四个角度,对后现代视角下听障学生生涯适应力培养进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张智妍进行AR与职业教育的结合路径探索,着手研究AR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探究如何选择最优结合路径,还原真实场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匡瑛教授与张永副教授对以上同学们的研究汇报给予了细致中肯的评价,除了对同学们的选题、研究方法和结论表达认可肯定之外,也指出了一些优化提议。五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同学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研究汇报展示,其中意义深远的教育学选题、严谨周详的量化分析、多角度多维度的横纵向对比、逻辑严密的分析推理……都透露着教育青年研究者对当下教育办学模式前沿理论和焦点问题探究的专业性和研究热情。
“办学模式创新”分论坛合影
「“教育治理提升”分论坛」
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四“教育治理提升”于6月12日8:00-10:10进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蒲蕊教授、田鹏教授莅临点评,并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生毛雯瑜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王晨娅通过对TALIS 2018上海地区的数据,深度剖析了“什么样的学校氛围能够改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东北师范大学潘朝阳通过整合D&M模型和PPM模型,引入TAM模型中的核心变量,构建出了关于高校移动教务管理系统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相关模型,结合数据分析,对高校治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提出了自身的想法;华东师范大学张红利用PISA 2018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内地四省市的调查数据建立了多层线性模型,对影响青少年反欺凌态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北京师范大学姜涵、张译文则围绕这“贫困”这一社会问题,探究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哪些因素对“抗逆学生”的学业成长具有影响,对教育公平提出了自身的期待;湖南大学张鑫彤围绕“双减”这一社会热题,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实践困局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基于研究提出了破解路径。
蒲蕊教授和田鹏教授肯定了以上五位同学的论文选题,强调了论文研究的价值性,并对每位同学论文中存在的部分不足,提出了修改意见。同学们表示收获颇丰,对“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永恒话题,是一个民族最为根本的事业,教育治理体系的提升与改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面临的时代命题。
“教育治理提升”分论坛合影
「“教师队伍建设”分论坛」
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五“教师队伍建设”于6月12日10:10-12:20进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文兰教授与龙宝新教授担任点评人,并由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生王明笑主持。
墨尔本大学唐阳玥对幼儿园园长的访谈资料进行文本分析,从幼儿园园长的视角来看融合教育,并分析了幼儿园园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和遇到的困难;华东师范大学郑蕊通过对一位教师在不同教研方式影响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状态进行叙事研究,并借助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来解释以和不同教研方式下,教师会有怎样不同的发展状态;西南大学张御龙为更好的服务于儿童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关注研究幼小衔接场域中教师的专业持续;西南大学李香林、陈可针对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从乡村教师个人发展的纵向角度出发研究乡村教师的心理机制,并从乡村教师社会生活的横向角度出发研究外在因素;华东师范大学吕雪晗关注如何建构教师的理论自觉,树立教师的理论意识。
在点评交流环节,张文兰教授与龙宝新教授分别对六位同学的论文选题、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实践价值等方面表示了肯定,同时也在论文表述与撰写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教师队伍建设”分论坛合影
「“教育评价改革”分论坛」
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举办的分论坛六“教育评价改革”于6月12日14:00-16:10进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勤华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张生副教授担任本次点评嘉宾,并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互联网教育专业硕士生何歆怡主持。
湖南大学陈佳巍引入了原评估视角,对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审视,并对改进和完善教育评价进行了展望;东北师范大学赖晓倩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发展薄弱环节的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使用Kernel密度估计和Markov链方法,探究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投入的动态演进并进行了趋势预测;南京师范大学王维昊基于OECD-SSES2019的数据,对学校氛围中合作和竞争如何搭配更能促进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李敬昱基于扎根理论进行分析,探究在环境教育与行为规范联合调解下,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诱发机制;华东师范大学朱明宇对高考改革中的选考科目要求进行研究,分析了选考的现实困境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
在点评交流环节,郑勤华教授与张生副教授分别对六位同学的论文选题、研究方法、撰写规范等方面表示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丰富访谈资料、进一步挖掘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已有文献加深讨论等方面的改进建议。本次论坛围绕教育评价改革展开汇报与讨论,如何全面评价发展情况、如何科学评估教育水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焦点。教育评价为改进教育教学和完善教育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育监测和评价的不断改革与完善。
“教育评价改革”分论坛合影
6月12日16:10,教育部直署师范大学联合举办“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学生论坛圆满闭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刘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邱化民、双肩挑辅导员石垠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参与协办本次学生论坛的六校教育学部(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代表出席闭幕式。
施克灿老师在闭幕辞中希望大家作为富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的未来教育家,要勇于承担继承发展和创新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施克灿致闭幕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刘立为学生论坛入选者颁发荣誉证书。本次学术论坛共收到来稿234份,最终入选学术论文33篇。经各位专家反复商议,六大分论坛各设“最佳论文奖”1名、“优秀论文奖”若干,同时为入选的本科生设置了“学术新星奖”以资鼓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刘立宣读获奖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姜丹彤进行总结发言。教育部署六所师范院校联合举办“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学生论坛是历时两个半月教育学部第十三届学术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这样丰富多样的学术主题活动,秉承着“传承师大治学精神、开拓未来教育新貌”的理念,为同学们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优质平台,也获得了广大师生的高度好评。
协办学生论坛的五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代表分别对本届学术文化节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地祝贺,同时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福。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姜丹彤总结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十三届学术文化节闭幕式与会人员合影
“薪火相传迎百廿,学术领航启新程”,教育部直署师范大学联合举办“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学生论坛暨教育学部第十三届学术文化节至此圆满落下帷幕。未来教育学部研究生会仍将坚守初心,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在名师的引领下,传承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担当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并且始终坚持服务学部师生,开展优质学术活动,助力科研,共同为国家培养开拓实践、探索真理的教育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十三届学术文化节活动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