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做出了一个重大判断,即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我国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有效应对之策。国际贸易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11月印发《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大变局环境下,中国的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主要有以下路径:
(一)增强创新驱动,塑造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与新模式
在推动外贸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进程中,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由成本和价格优势为主向竞争新优势转变,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与贸易发展的有机融合,加快培育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与新模式。
以人工智能为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下,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兴起为经济变革注入了一股新动力,而作为人工智能技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在企业中的应用愈发普遍。截至2019年底,我国工业机器人总保有量约占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量的28.7%,约为78.27万台,位居世界第一。工业机器人日益广泛的应用,将从上下游产业关联即行业间前后向关联渠道的角度,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从前向关联来看:首先,上游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下游企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中间投入品,有助于下游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其次,机器人应用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的可变成本,使得受自动化技术影响的产品价格下降,这会进一步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促使其具有更充足的资金开展研发创新、员工培训等活动,有利于下游企业改善其产品质量。
从后向关联来看:首先,下游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对中间投入品质量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将倒逼上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有助于下游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其次,由于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不存在垄断竞争的动机,二者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协同性,这导致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的中间投入品生产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以期所获得的中间品能够最大限度地匹配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产能消耗和产品缺陷,从而有利于上游企业提高其产品质量。
(二)加大并提质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高质量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加快工序流程再造,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布局全球生产和市场网络,从而带动我国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1.对外直接投资区位与贸易高质量发展
根据区位选择和流向,可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为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和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顺梯度对外直接投资是投向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如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的投资。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则是投向经济比我国更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相比较而言,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由于缺乏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所有权、内部化和规模经济方面的垄断优势,逆梯度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利用母国与东道国技术要素密集度负向落差,投向发达国家,寻求战略资源,学习先进知识,从而培育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属于探索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对外直接投资参与东道国技术研发,之后通过子公司与母公司天然联系,源源不断地将技术前沿动态信息外溢至母国公司,这种外溢效应可以促进母公司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升。伴随着行业内的竞争和模仿,这种技术溢出作用范围会进一步扩散。借助于不同产业之间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吸收外溢技术的产业高端化后,会对上游产业投入品技术及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会引致下游产业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技术投入,进而推动整体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2.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关联与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关联效应有助于母国企业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分工链条升级。工艺升级是母国企业价值链攀升的第一步,投资于发达国家市场,使之深度嵌入价值链分工环节,以更低成本接近生产工艺前沿,直接利用东道国先进研发要素,提高研发、采购、运营等生产过程的工艺水平。在工艺升级的基础上,面对发达国家市场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标准要求,母国企业会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或质量,包括开发新产品或改造已有产品,其参与分工的环节会进一步向研发设计、品牌推广、物流仓储、售后服务等延伸,促进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此类升级将进一步降低企业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风险,促进企业向分工链条高端攀升。
另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为克服高额投资成本,增强国际竞争优势,还需要母国相关产业的支撑。对外直接投资的前向关联效应,表现为投出产业对国内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及新产业的规模刺激和技术进步的作用。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张导致对国内上游产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更大,刺激上游产业规模扩张,同时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又要求配套上游产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国内上游产业的高级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后向关联效应,表现为提高母国产业的专业化生产能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初级产品、中间产品生产转移到国外,当地生产并返销国内,使母国更加专业化于高端生产环节的研发与生产,有助于提升母国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三)顺应数字经济浪潮,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服务产业升级和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提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是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字经济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主要基于贸易方式数字化和贸易对象数字化两个方面。
1.贸易方式数字化可以降低服务贸易成本,提升服务贸易效率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与国际贸易各环节融合渗透加深,不断催生出新的贸易业态和模式,减轻了传统国际贸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有效降低了贸易成本。就信息获取而言,企业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和数字广告就能够充分了解海外市场资讯,因而极大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就信息输出而言,互联网、微处理器、信息通信等数字技术为企业的市场宣传提供了更高效、廉价的方式,因而为服务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提供了无限可能。
提升服务贸易效率,需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共同发力。在交易流通环节,外贸服务企业和外贸监管机构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技术,既包括智能手机、智能机器人、笔记本电脑等数字终端,也包括互联网、搜索引擎、电商平台等基于数字技术的服务,因而大大提高了服务外贸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的效率。在生产管理环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字交付的服务外包趋势日渐显现,生产过程不断细化。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服务外包蓬勃发展,既创造了更多国际分工机会,也便于企业将生产环节在国际市场上最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高效分工。
2.贸易对象数字化可以扩大服务贸易产品的范围,重塑全球价值链
随着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伴随着成本更低、方式更加优化的线上虚拟云储存出现,以及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等硬件和终端设备快速升级迭代,许多以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可交易服务部门通过线上远程交付变得高度可交易,并由此实现全球价值链的重塑。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跨境数字产品和服务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进入全球价值链,比如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网络、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生产侧创造出更多新产品和新服务,这些新产品和新服务又反过来通过数字技术进一步嵌入或改造已有的全球价值链;另一方面,跨境数字产品和服务也改变了全球价值链的收入分配规律,相比于加工制造环节,数字化服务在“微笑曲线”两端的环节应用得更加频繁,这一融合过程使得整个数字化服务更加分散,可交易性也大大增加,为复杂程度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生产创造了条件。在这种变化下,许多原本从事中间环节的加工制造企业陆续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整合该生产环节所储备的知识和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前后端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向外输出数字服务。
(四)多种措施并举,培育和构建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
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我们主要依靠丰富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维持着低价格优势,迅速和全面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之中。随着国内外条件的变化,这种优势已难以为继,廉价劳动力提供低端代工产品导致供给过剩,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科技含量低,质量标准难以保证,既不能满足日益提升的国内消费需求,也没有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只有依靠持续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标准,满足国内外需求,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形成强劲而持久的竞争力,为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1.区分不同行业情况,在巩固和强化传统国际经济竞争优势的同时,培育和发展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
对于我国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一些产业,如纺织业、服装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文体用品业等,还应继续遵循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实现资源、要素的充分利用,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同时还应通过信息化改造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从而使这些行业的竞争优势能够得到继续巩固、维持和提升。对于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些产业,则需要重点加以支持和培育。目前,我国航空航天、高铁、集成电路封装及高端电子专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行业基本已经取得这种竞争优势。政府应紧密跟踪比较优势的变化,关注世界市场上竞争对手的行动和整个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稳定并通过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大量投入来继续提升这些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此外,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其他设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等也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并具有世界发展前景,也应该成为我国重点培育和支持发展的行业。
2.培育世界级“链主”企业,构建品牌竞争新优势
要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全球价值链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的微观动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着力推动企业整合内外资本和要素,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进行兼并、收购等经营活动,塑造企业品牌,并以品牌资源整合企业的技术、管理、营销等优势,不断提升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培育和涌现大批世界级“链主”企业,从而形成品牌竞争新优势。
3.以标准化改革构筑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
外贸企业必须紧跟并采用国际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这既是破解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也是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筑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此外,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治理,努力推进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标准互认,特别是以“一带一路”为纽带,积极将中国标准推到国际市场,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
4.推进和探索新型贸易方式,塑造数字时代竞争新优势
随着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纵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方式将进一步发展成为更加全面、影响也更为深远的E-国际贸易方式。E-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现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流量处理能力基础上,依托跨境贸易平台的集聚和管理,以数据的流动带动全球消费者和生产者、供应商、中间商集成产生贸易流量,形成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社会化、平台化的一种全新贸易方式,是当今生产力发展、科技革命、业态变革等相互作用带来的新型国际贸易方式。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为推进和探索更加高级化的E-国际贸易新型方式提供了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从而有利于我国塑造和引领数字时代的国际经济竞争新优势。
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赵春明,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
原文链接:http://econ.cssn.cn/jjx/jjx_xzyc/202205/t20220512_540787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