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研讨]“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研讨]“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特别是美术学科课程标准有哪些新的改革动向?新课标对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师范院校如何对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新变化,赋能美术师资培养?5月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美术与设计系和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性美术教学传播虚拟教研室承办的“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召开,邀请多位知名专家开展线上学术研讨,从修订思路、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等方面对新版美术学科课标进行解读,为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答疑解惑,推动美育课程改革,以形成充满活力的校园美育新格局,促进美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次会议是全国美术领域首个针对新课标解读的会议,面向全网直播,在线听会人数达6.36万,多个单位组织集体听会,平台讨论发帖数超过4400,网友反响强烈,纷纷表示这次会议是场“及时雨”,尤其对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专家也充分评价此次会议具有及时性、前瞻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致辞表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通过网络平台传达对新课标的解读,以公益之举帮助全国中小学美术老师解决实际问题,落实艺术教育改革方针和使命。北京师范大学一直保持着师范教育的敏锐性,把音乐和美术作为艺术师范教育的基础学科,积极进行全民美育探索,辐射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夯实基础教育的队伍。肖向荣教授认为现在面临着提升国民素养的紧迫性,国家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都寄希望于未来国家新的主人翁。美术是美的训练,训练我们的新国民,培育国民的新素养和创造力。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科也在美术教育领域默默耕耘,不断推出成果,与同道互通有无,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实践。


 

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王杰副教授作为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做了《以美育人,建设素养型艺术课程标准》的报告,她介绍“新课标”最大亮点是以艺术核心素养为导向,为全体学生的发展、理解和创造而定,新课标制定重点针对艺术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关注艺术教育的整体性和过程导向,而非结果导向。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美术学科组组长尹少淳教授带来了《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程》的报告。他指出美术进入到中小学课程可以追溯到1904年《癸卯学制》,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他认为“新课标”标题的变化——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程的变化,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前的艺术课程标准尹少淳教授形容为“粥状”,有两个弊端:师资匮乏,缺乏结构化;新课程标准则针对这两个问题予以解决,他形容为“石榴状”,结构更为清晰。尹少淳教授认为我们要保证美术和音乐两个支撑中国艺术教育的大柱子不倒,再吸纳舞蹈、戏剧、影视“新三科”综合性内容,强调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应对未来艺术教育的变数。



两位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美术学科组核心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的《构想未来:美术课程重新设计》和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胡知凡教授的《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均围绕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展开。钱初熹教授从“我们的美术教育如何帮助学习者在变化的世界中塑造未来”这个问题引入,反思什么样的知识最具有价值,如何培养学生艺术思维习惯。她用“上海红色记忆版画之旅”和欧美的艺术课程具体案例说明重新设计艺术课程、重视美术课程内容结构框架的重要性,并积极构想未来的美术教育;胡知凡教授阐述了此次新课标修订以素养为导向的目标,从学段目标研制、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到学业质量,都要保证核心素养落到实处,保障学生完成20个学习任务。胡知凡教授还指出此次新课标修订的亮点是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过程,通过指导性原则、教师评价量轨让学业质量“可评可测”。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陶旭泉教授的《美术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讨论新课标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教师关键能力如何发展。针对我们的美术教师如何提高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创造能力、美术综合能力,陶老师提出以大概念引领学习、“美术技能是发展美术教师关键能力的根本”的观点。他认为美术综合能力是大树、教师美术特长技能是主根,其他美术技能是次根,鼓励老师们理清思路,找准方向,通过学习提高,查漏补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就可以逐渐适应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美术学科组核心成员、浙江师范大学朱敬东教授的《新课标理念下的美术教学评价的底层逻辑》探讨了如何评价美术教学。他从“艺术考试等于学业评价吗”问题导入,继而发问我们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从美术教学评价的三个层次“为何评”“理解评什么”“掌握怎么评”展开了论述,从而呼吁建立起“合于育人”“基于标准”“融于过程”“源于情境”“趋于学习”的评价逻辑,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北京师范大学韩慧荣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修订美术学科组核心成员甄巍教授从具体教学内容切入讨论。韩慧荣老师的《新课标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从民间美术、非遗美术的教学出发,谈1-9年级的美术课程要分层次和目标,从情景入手,融入跨学科学习和当代创新,这些必修内容有助于我们形成文化自豪感,保护民间美术,助力乡村振兴。甄巍教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标中的创意与媒介》从“美术本身就是媒介”出发,强调课程具体设置和实施要注重创意和媒介,特别是跨学科探究、文化传承、情景设置和知识迁移。他用具体数字列出新课标中出现的“创”、“创作”“创新”“创意”“创造”关键词,并指出创意实践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解决生活的真实问题。



 

之后,人民网研究院赫英海研究员、人民美术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主任教富斌、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罗容海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周粟社长纷纷从各自的工作角度概述了新课标解读、教材编写、美术教师培训等问题,以及对此次会议的感想、思考和期许。

 

研讨会由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主任王鹏教授主持。他总结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科发起此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邀请专家们尤其是新课标修订专家现身说法,以公益性的姿态,为我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面对和应用“新课标”答疑解惑,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解读“新课标”,以求对美术教师同行在未来职业生涯和事业发展中有所助益。借用朱敬东教授的说法,今天是“美术新课标的青年节”,是“美育新征程的儿童节”,北京师范大学愿与全国同行一道,共同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为美术教育事业带来新的气息。



会议得到全国网友积极响应,除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教研员之外,贵州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美术专业均有师生观看会议。网友认为此次会议规格高,能够集中这么多知名美术教育专家学者针对新课标有针对性的讲解,是免费的“大师课”,机会十分难得,收获满满。一位贵州的美术教师说:“真的很感谢,北师大邀请到这么多大咖级的老师对我们进行新课标解读,对薄弱地区老师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方式!期待,像这样的更为专项、高端的培训。”


本次会议得到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营销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