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着力点和基本要求。创新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举措。2022“京师艺述”文创设计大赛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教研为基础,聚焦新文科理念指导下创造性人才培养实践,征集具有典型文化元素、内涵传承和美学特质的创意产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展现实践教学成果、探索全民美育路径,并推动本校艺术学科建设。此次大赛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设计教育月的首发活动。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支持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
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会
北京师范大学校工会
北京师范大学美育中心
国文创(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美术与设计系
二、设计主题和内容
主题一 青春艺述 喜迎二十大
2022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用青春视角展现党的光辉成就,用艺术语言描绘未来蓝图,用创意作品激发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奋斗精神。
主题二 双甲之约 美育绘未来
木铎金声,弦歌不辍;巍巍师大,历久弥新。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将迎来120周年华诞,通过校园主题的文创作品表达师大人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三、参赛流程
1. 面向在北京师范大学全体在校师生、附校师生、广大校友。
2. 本次大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专业组为美术与设计相关专业参赛者作品,非专业组为其它专业参赛者作品。
3. 同一参赛者参与的参赛作品不得超过2件(套)。团队参赛的,同一件(套)作品只能填报一次,在报名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名字并按贡献排序,每件(套)作品的作者不超过3名,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 (注意:评奖分组以排序第一人的专业背景为准)。
4. 本次大赛评选收取作品电子版,参赛者5月25日前提交完成设计作品、《报名表》(附件1)、《作品原创声明》(附件2)至大赛指定邮箱jsart@bnu.edu.cn,邮件标题注明“京师艺述文创设计参赛作品”。
5. 6月初完成专家评审,颁发证书和奖金,遴选优秀作品参加北师大“京师艺述”文创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
四、参赛作品形式要求
1. 参赛作品类型不限,可以为产品设计、纪念品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表情包设计、新媒体交互设计等。
2. 作品的形式可为手绘图(扫描后提交)、电脑设计效果图或实物照片。作品图片/照片尺寸为 A4(210mm×297mm);图片/照片分辨率为300dpi,单张图片/照片不超过10M;格式为JPEG。提交的图片/照片要能体现作品的整体、局部、不同视角、尺寸等效果,每件/套作品提交的图片/照片数量不超过5张。
3. 参赛作品图纸或照片背景上不得添加任何装饰图案、参赛人或模特照等元素标记,不得标注院系、专业、姓名等信息。
4. 作品设计说明统一填写在《报名表》相应位置,设计说明要求在200-300字之间,要包含设计构思、作品寓意及材料工艺介绍,设计说明不得出现在设计图片/照片中。
五、奖项设置
*专业组 | *非专业组 |
一等奖1项 奖金2000元 获奖证书 | 最佳创意奖3项 奖金1000元获奖证书 |
二等奖3项 奖金1500元 获奖证书 | 最佳表现奖3项 奖金1000元获奖证书 |
三等奖5项 奖金1000元 获奖证书 | 最佳叙事奖3项 奖金1000元获奖证书 |
入围奖 30项 颁发获奖证书 | 入围奖 30项 颁发获奖证书 |
* 颁发优秀导师奖、优秀组织奖、特殊荣誉奖若干 |
六、投稿须知
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且未经任何形式的商业发表,曾参加过其他比赛或被第三方使用的设计方案不得参赛。不得直接使用网络素材,不得侵犯第三方任何著作权、商标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凡存在上述行为的参赛者,一经核实即取消其参赛资格、收回奖金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所有提交的参赛作品一经投稿则被视为参赛者同意竞赛组委会对该作品的知识产权,有权对作品进行修改、复制、宣传展示和应用推广。
来稿作品不予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征集评选的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凡应征者均视为认可本声明内容。
七、组委会联系方式
电话 010-58809677 邮箱 jsart@bnu.edu.cn
欢迎各单位组织和推荐优秀作品参赛或个人自行申报。
附件1:报名表
附件2:作品原创声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是国内高等艺术教育的先驱,地位独具、历史悠久、学术之风优长,一批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如萧友梅、李抱尘、贺绿汀、洪深、老志诚、焦菊隐、卫天霖、吴冠中、张肖虎、蒋风之、启功等曾在此任教或学习。成立于2002年的艺术与传媒学院是中国高校第一个全艺术学科汇聚、艺术与传媒结合的新兴学院,下设影视传媒系、音乐系、舞蹈系、美术与设计系、书法系、数字媒体艺术系、艺术学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院秉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院训,贯彻人文性、综合性、复合性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个性化和体验性教学环境。
美术与设计系
创建于1915年的手工图画科是中国高校艺术原初创建学科之一。美术与设计系成立后依托学院全艺术学科的格局,兼收并蓄综合性大学人文优势,本专业服务于国家重要教育发展战略和全民美育,承担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美术)工具研发项目和参与中小学美术课程课标制定与监测工作,发起“全国师范大学美术联盟”,积极探索高等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教育的提升和创新发展之路。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师德情操、 文化意识的、国际视野的“综合性”、“复合型”、“创新型”创作与教育高端人才。重视因材施教,把对学生的终生教育作为美术学科教育的目标,强调激发学生的艺术才能与学术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