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应该如何开展,如何依托课后服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如何设置课后服务时段课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如何评估课后服务的真实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通过试点建设、反馈评估等方式推进学校课后服务建设。
“课后服务示范点建设”项目是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2017年组织实施的,设立该项目的初衷是引领广大教师聚焦主责主业、发扬志愿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把更多关爱和时间奉献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鼓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在教育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党委领导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下,联盟研究制定了课后服务示范点建设标准,并于2017年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课后服务示范点建设项目工作启动会,在全国遴选了34所中小学校作为试点单位。2018年,为了进一步推动工作进展,联盟在重庆组织召开了工作推进会,交流各试点单位的实践成果和工作经验,现场观摩重庆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家校合作课后服务的做法,为助力课后服务、倡导教师志愿服务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尝试。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减轻学生负担、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作出制度性安排;强调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责;鼓励学校统筹安排,实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并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还提出可以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多渠道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
在这些试点学校中,有的着重开发“养读”特色课程,在课后服务活动中为学生打开阅读大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滋养他们的精神世界;有的结合地方特点把红色教育融入课后服务,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的借助家长志愿者团队开展个性化课程,共同满足低年级学生的托管需求,探索家校合作新思路;有的聘请校外曲艺、舞蹈等专业团体参与课后服务,确保课后服务和学校特色发展相融合……
许多开展课后服务试点的学校都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特色的课后服务方案,通过建章立制、优化方案以及学校领导和教师志愿者的投入参与,有力推动了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希望有更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切实把课后服务做好、做实。
本文刊载于《中国教师报》2022年3月23日05版,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办公室主任龚河华。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teacher.com.cn/zgjsb/html/2022-03/23/node_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