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学术动态» [观点]张正旺:希望多一些眼睛去守望鹤类

[观点]张正旺:希望多一些眼睛去守望鹤类

为摸清全国越冬鹤类资源现状,为进一步加强鹤类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月5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简称“鹤联会”)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越冬鹤类同步调查。上一年度鹤类调查结果如何?为何选择冬季开展鹤类同步调查?近年来,我国鹤类保护取得哪些进展,还面临哪些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


记者:为什么要保护鹤类?

张正旺:鹤类,是湿地生态环境中的旗舰物种,其存在及数量多少可以反映当地环境质量。一块湿地,如果有鹤类,且数量比较多,说明这是一块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湿地,同时也说明它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因此,保护鹤类,就是要确保不仅鹤类本身可以得到恢复和发展,而且在它栖息地里的其他的重要的物种也能得到保护。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冬季开展鹤类同步调查?

张正旺:迁徙期,鹤群的行踪不固定,繁殖期难度也比较大,分散在沼泽中,不易发现。而在越冬期,鹤类会形成更大的集群,活动区域也相对稳定,在开阔的湿地、水域中比较容易见到。因此,我们首选在越冬期开始调查,将来也会拓展到迁徙期和繁殖期。


记者:2020-2021年度全国鹤类同步调查结果如何?

张正旺:全球共有15种鹤,在中国有记录的是9种,包括黑颈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灰鹤、蓑羽鹤、白枕鹤、白头鹤、沙丘鹤。最新调查结果表明,黑颈鹤和灰鹤数量增长,其中1月份调查记录到黑颈鹤15911只,西藏、云南、贵州、四川4省区均有分布;灰鹤种群数量45635只,在新疆和山东分布较多;白鹤和蓑羽鹤数量相对稳定,其中白鹤记录到近4500只;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的数量较以往调查数据有所下降;赤颈鹤在我国境内已经消失,沙丘鹤偶有记录。


记者:鹤类调查过程中的难点是什么?

张正旺:因为我们的点非常多,资源分布非常不均,有些区域技术力量比较强,但是有些区域,比如西藏调查点很多,但当地能参与调查的技术力量非常有限,不利于当地更好地开展调查工作。突发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也会对调查工作造成影响,还有个别地方出现禽流感,当地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便不让去调查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依托当地志愿者的力量,但有些地方可能就会顾及不到。气候也会对调查工作带来困难,比如说河南,调查前夕突然下雪了,人员进不去就只能延迟。此外,还有个别地方比较保守谨慎,工作协调难度较大。


记者:鹤类调查有哪些机构和人群参与?

张正旺:鹤类越冬同步调查主要有三方面力量参与,一是鹤类分布的黄河三角洲、升金湖、鄱阳湖和洞庭湖等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二是专家学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会组织调查队前往不同地方考察。三是志愿者和一些自然保护团体。


记者:社会公众如何参与到保护鹤类的行动中?

张正旺:社会公众既可以报名参与我们的鹤类越冬同步调查,也可以志愿者身份守护鹤类的重要栖息地。尤其是在迁徙季节,有些地方并非保护区范围内,也没有保护机构,但可能有鹤停歇,这样的地方需要有人看护。希望社会各界一起来关注和保护鹤类。通过鹤类的保护,我们能够保护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够建设一个美好的生态家园,这也是我们的愿景。


记者:国内鹤类生存面临哪些威胁?

张正旺:一个是栖息地的退化丧失的问题,另外就是鹤在迁徙过程中,它的停歇地、农地的非法投毒或非法的狩猎也导致它们数量的减少。还有就是栖息地里边出现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比如说上海的崇明东滩,过去是白头鹤的一个重要栖息地,后来崇明东滩的原始生境被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占据了,白头鹤等鸟类数量就持续下降了。目前的话,我们沿海的很多地区,包括江苏盐城、天津沿海、黄河三角洲,都面临互花米草大量入侵的问题。另外还有气候变化的影响,例如东北地区过去的鹤类繁殖地有水,但现在好多地方,由于持续的干旱,导致栖息地萎缩和退化,这也是一个问题。


记者:针对以上威胁,我国采取了哪些保护应对措施?

张正旺:我们国家对鹤类的保护是比较重视的,把中国的九种鹤都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其中,有六种鹤是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为鹤类的生存的提供适宜的栖息地。根据统计,我们国家的自然保护区里边有近400个保护区是有鹤类分布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还成立了专门保护鹤类的分支机构“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联合全国各地的保护部门,以及国际鹤类基金会、各地志愿者组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救护工作。此外,我们还在制定中国鹤类保护发展的总体规划,组织一些科学家,开展全国越冬鹤类的同步调查,通过卫星追踪,了解它的迁徙规律,开展保护。


记者:未来开展鹤类保护工作的重点有哪些?

张正旺:首先要把这些重要的栖息地甄别出来,包括繁殖地,越冬地,迁徙过程中停歇的地方,这样的话,有些能建保护区的就建保护区,不能建的话,我们能够进行季节性的管理。尤其是迁徙季节,我们要加强保护。除了政府部门的保护以外,我们更希望各个自然保护团体,民间的力量介入。盯着这块地,进行监测,如果出现问题,比如发现受伤或者中毒的鹤类,要及时进行救护。我们希望多一些眼睛去守护这些鹤类。


记者:对于鹤类的保护,在分子生物学方面有没有什么进展?

张正旺:分子生物学研究这几年的主要工作,一是各种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这块从国外到国内都做了一些工作。二是鹤类的性别鉴定,对于养殖和动物园繁育工作来说很重要。因为仅凭鹤的外形是很难准确地分辨性别,而通过分子的手段能够鉴定,不仅成体,而且刚出生的小雏鸟我们也能知道雌雄,这样就便于管理和繁育。此外,还有一个方面是肠道微生物,用宏基因组的手段看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近期,也有学者对黑颈鹤做了全基因组的测序,对于了解黑颈鹤的高原适应会有非常好的结果。


记者:当前鹤类卫星追踪技术发展现状如何?

张正旺:鹤类的卫星追踪,最早是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早期的主要是对白枕鹤、丹顶鹤做一些追踪。最开始在境外放置追踪器,用的是国外的卫星系统来做,但一些个体迁飞时,卫星定位点落在中国境内,显示它们迁徙经过了河北、天津、山东这些地点。2000年以后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卫星追踪器就出现了。从过去是用国外的仪器为主,现在是用中国的发射器为主,现在我们一些厂家开始用中国的北斗系统进行定位。早期的发射器,一个是大,稳定性也不是很强,近年我们的技术不断地改进,逐渐的小型化,现在最小的发射器仅两三克重,产品也更加多样化,而且开始有一些附加的功能,不仅可以知道鹤类的地点,而且还知道迁徙的速度、高度、体温等。


本文刊发于光明日报客户端2022年1月5日。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正旺。

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84b2569622d64e0389f3b4d5a0f9b37c



TOP